沐鸣娱乐


        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20年5月21日,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委托 ,通辽市科学技术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承担的“刺榆种质资源选育与保护利用技术研究 ”项目进行了会议验收 。验收组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张淑艳教授 、通辽市林业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薛洪祥主任、通辽市科学技术局肖莹科长等五名专家组成,通辽市科学技术局张喜红科长主持会议。

        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会上,项目主持人包哈森高娃所长从项目选题目的和意义 、实施情况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仔细查阅了项目组提交的验收材料,并根据项目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取得成果及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经质疑答辩 ,认为该项目研究选题准确,立意深远,内容丰富,技术路线清晰 ,成果成熟度较高,对珍稀乡土树种保护利用和科尔沁沙地及同类型区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从不同层面对刺榆研究后续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 ,建设期限2015年7月—2017年12月。项目建设期间,完成了天然刺榆分布区域调查,初步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建立刺榆采种母树林25亩和初级种子园25亩;建立试验示范区100亩 ,2018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林木良种认定。完成了刺榆繁育和造林技术研究,创新了刺榆嫁接繁育技术、刺榆造林系列技术,刺榆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地方标准已列入2018年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 。

        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我院又一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由于异常的气候条件和造林地立地条件逐年降低等原因 ,使得现在推广的造林树种出现“两率”偏低的问题,难以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乡土树种却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 。开发利用乡土树种 ,充分发挥乡土树种抗逆性强的优势,加大乡土树种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不断提高沙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符合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刺榆是我国三级保护野生植物 ,是科尔沁沙地特有的珍稀乡土树种,我国辽宁、吉林、华北各省区的山麓、林缘及路旁有少量分布,但均未构成群落,多散生为其他群落的伴生种,《中国植被》和《内蒙古植被》均未收录该群落 ,而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境内形成天然林群落 ,以建群种存在,属于我国独具特色的沙地天然植被类型,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病虫等优良特性 ,是良好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 ,也是通辽市宝贵的植物资源。保护天然刺榆种质资源 ,并进行科学选育和开发利用,对维护生物多样性 ,恢复重建科尔沁沙地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是以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主的公益类林业科研机构。先后承担国家、省(部) 、地市(厅)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有51项成果鉴定验收,获成果奖励66项(次)。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省级农牧业丰收奖5项 、地厅级科技进步奖9项 ,并有1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奖励。有1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5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同类地区空白 ,25项成果填补了自治区空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在科尔沁沙地治理技术与模式 、林木良种引选育、经济林丰产栽培及防护林研究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优势学科,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1年获全区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获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获全国科技服务林改先进单位 ,2016年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2017年获内蒙古林木种苗工作先进集体 。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