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张若宇:数字化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张若宇个人简历资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农业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有助于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如今,兵团早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三大示范基地”,也是优质棉生产基地。为以数字化赋能棉花生产全过程,助力兵团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石河子大学张若宇教授领衔组建了“科创中国”新疆兵团数字棉花区域科技服务团。据悉,该服务团为兵团首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
张若宇教授介绍,过去的一年里,在服务团首席专家陈学庚院士的指导下,来自石河子大学、北京智棉科技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郑州棉麻工程技术设计研究所等单位的服务团成员深入团场合作社、棉田、涉棉企业,挖掘各市场主体在棉花产业数字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聚焦棉花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攻关、产学研对接、科学普及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张若宇教授说:“近些年,棉花生产综合成本持续增高,种植和加工决策权掌握在有种植经验的人员手中。通过棉花产业数字化,我们可以用科技手段将棉花种植、加工的过程从经验型转化为智慧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模式,使更多的棉农和企业从中受益。”
为了进一步推进兵团棉花产业数字化,2022年服务团石河子大学科研团队又联合9家优势科研院所及企业,成功申报、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棉花生产智慧农场关键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该项目着力突破和创制棉花智慧种管、高效采收、废弃物高效回收、智能高效加工等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建立棉花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智慧农场,构建了棉花智慧生产标准化模式,旨在有效提升棉花生产加工科学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了棉花产业的节本降耗、提质增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张若宇教授详细描述了“数字棉花”在智慧农场度过的一生。在棉花播种之前,智慧农场会对棉田进行残膜的智能高效回收。到了棉花的播种期,智慧农场可以通过自动驾驶导航、实时监测来提高播种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棉花的生长期,智慧农场会根据土壤墒情和养分的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肥调控,还能够通过精准识别棉花的病虫害向其靶向喷施农药,节约成本的同时又实现了棉花的提质增效。
到了采收环节,智慧农场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原料品质快速监测后,以减少棉花采收环节中的部分损失,确保采收原棉品质。在籽棉收购环节对原料品质快速检测,为优质优价、公平交易以及分类堆垛和分类加工提供数据支撑。
在后期加工中,智慧农场可以根据原棉品质数据实现加工工艺的智能调控。这样,在智慧农场度过一生的棉花,就会比普通棉花质量更高,最终生产出的产品也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服务团重点围绕棉花品质的快速检测和质量追溯进行科技创新,以此为牵引推动棉花产业从种植端、加工端到产品端的全面数字化体系建设。服务团已在棉田信息感知、棉花采收信息监测、棉花品质快速检测、棉花质量追溯和棉花数字化加工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攻关和科学普及,促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如今,服务团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学、可用、可复制推广的数字棉花技术服务模式。我相信,这会为兵团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张若宇教授说。
石河子大学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甘秀叶
校对:胡艺檬
编审:高金超 崔红卫 甘秀叶 胡艺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