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我的读博经历回顾与经验分享—18篇一作SCI发表的背后(读博发文章)

        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答辩了,在忙于博士论文答辩的闲暇,抽一点空写一写我的博士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总体来说博士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忙”,从开始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感觉有看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和写不完的论文 。只是从刚进实验室到现在 ,花在这三件事上的时间不同而已 。

        我的读博经历回顾与经验分享—18篇一作SCI发表的背后(读博发文章)

        01 、博一上

        2006年7月~2007年2月

        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强调要多做实验(估计这一点和大多数导师的教导方法不同 ,一般来说都是先看文献 ,再做实验)。

        因为是老板的第一个学生,那时的实验都是老板亲自指挥,每天都会向他汇报实验结果 ,然后听他安排下一步的实验。基本上每天早上 7:30 到实验室,晚上 11:30 回去,中午 30min 吃饭,其余时间做实验,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又那么多实验要做。

        我没有自己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做实验的机器。我也不知道这些实验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而且是两个不太相关的实验并列进行的 ,这让我更加糊涂 。

        实验基本上结束的时候,老板让我写文章,我虽然不会写 ,可还是硬着头皮写了。可想而知 ,结果自然会被老板狂批,他说我不能只知道做实验,要多动脑子想怎么写文章。

        虽然我知道这不能怪我 ,因为他每天布置的实验量很大 ,完成了之后就只有睡觉的时间了,而且我那时还是个刚入门的新手,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要挤出时间多看看文献,多想想怎么写文章。

        不过经过一番折腾这两篇文章终于接受了,1 篇 Electrochimica Acta,1 篇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我知道这是我最好的学习机会 ,我拿着这两篇文章反复的看  、思考,思考老板为什么这么写;我自己做的实验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后来为什么审稿人又让补了一些数据。

        在 2007 年春节的时候我又有了第三篇文章的数据,放假了我参考了老板的写作思路,决定好好写一下。当时觉得写的不错。

        春节后初稿交给老板,评语是思路不清晰,没有新意。那时记得最深的几句话就是 :写文章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一段话也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 ;不要什么东西都想写进去;图要做的漂亮;参考文献格式要注意等。

        经过老板修改 ,又补了数据,结果中了 1 篇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经过这次训练后,我开始领悟到做实验也像写文章一样要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做,“不要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这也是老板的经典语录)。

        02、博一下

        2007年3月~2007年9月

        这个学期,正好是本科生做毕业论文 ,我指导了 2 个本科生 ,他们本科论文的思路和做实验的方法都由我亲自指导。我把所有的实验细节都交给了他们,并每天讨论实验进程,就像半年前我和老板讨论实验那样 。

        他们的实验步骤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同时我自己的 2 个实验也在进行 ,这个时候我实验的方法也很熟练了,实验上花的时间也少了许多。这个时候我有时间看文献了,此时老板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的进步,对我的实验也指导的少了 。

        7 月份 2 名本科生顺利毕业了,他们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我在暑假里又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将他们的实验完善,然后自己撰写论文。这次老板对文章的评价很高 ,做了不大的修改就投出去了 。

        最终 ,1 篇被 Acta Materialia 接受 ,1 篇被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接受。而我自己的那 2 篇文章也先后被 Electrochimica Acta 和 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接受。

        03 、博二

        2007年10月~2008年8月

        写文章和做实验都没问题了,老板也彻底放手不管我了。

        博二的所有实验和文章撰写都由我自己把握 ,由于前面有过多次训练 ,文章撰写也是手到擒来。记得 2 星期搞定 1 篇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和 1 篇 Elcetrochemsitry Communications,老板几乎一个字都没改投出去都是小修改就接受了。

        这一学年还先后发表了 1 篇 Electrochimica Acta,2 篇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这时候做实验,写文章和看文献的时间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了。

        04 、博三

        2008年9月~2009年5月

        这半学期的实验工作已大大减少了,忙着开始出国申请位置 ,很郁闷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 JSPS 居然没有申请到 。

        老板看我不做事验 ,居然给我布置了一篇英文综述的任务,好在我对这个方向很熟悉,半个月初稿完成,跟老板讨论了几个来回 ,修改了好几遍投出去 ,居然又中了 1 篇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看文献和写文章和毕业论文为主 ,另外就是帮老板审文章,写基金(中英文的都写过)。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但我还是接了下来,从不拒绝,这些训练为我今年申请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的博后基金打下了基础。ARC 基金申请书中有一栏要填写的是你的 10 篇代表作,起初我看了一下大吃一惊,居然要 10 篇(好在自己发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还凑合,不然怎么申请啊,哈哈) 。

        毕业在即 ,我的实验和文章撰写还在进行中 ,并没有因为毕业而停滞 。每天晚上还要想着文章的撰写思路和想新的 idea。我觉得作为博士生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科研 ,就会取得成功。

        以上是我的读博经历 。读博的态度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相信大多数博士生都是抱着认真做科研的心态去读博的 ,因为选择读博是需要慎重的思考、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的。

        既然态度没有问题 ,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方法 ,而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我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第一阶段(刚进实验室):这时候你什么都不懂,看文献多半也是一知半解 ,这时候要多做实验 ,先把实验仪器摸熟了。然后按老板的指示一步一步做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天天和你讨论问题的导师(这也许是我的幸运吧),这时可以找师兄师姐帮忙,如果真的一个人都帮不上你就自己摸索 ,带着实验上的问题去找文献 ,千万不要盲目的看文献 。还有就是要知道,一开始总会走弯路的,不要怕出错,只要改正就行,不过要记住可以多犯错,但绝不犯同样的错。你这次做了无用功下次不做就是进步。

        第二阶段(会做实验了) :等到你明白实验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有了实验数据就可以去写文章了,一开始可以拿类似的文献来模仿 ,但不能完全照抄 。

        第三阶段(会写文章了) :这是你多出成果的关键时期。会写文章就要会设计实验了,即在实验之前就想好要做哪些实验,怎么去做,预期结果怎么样。尽可能不做无用功。虽然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进行 ,但基本上不会差的太多。(由于时间紧迫 ,具体怎么设计实验以后会发帖交流的)

        第四阶段(实验经验丰富,写文章得心应手):这时你已有了一定的积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多看最新的文献 in press 和 Accepted 的那种 ,了解该方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动向。不要总想着碰运气碰到好东西 。你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在碰到好东西的时候 ,不至于不能慧眼识金,失之交臂。(这一点我还正在努力 ,有了新的进展再和大家交流)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