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浅谈如何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浅谈如何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对标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均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村基层治理工作还存在三个“不能不”:

        一是班子建设不能不管。自2021年换届以来 ,村“两委”班子活力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村级干部待遇低、工作环境差 、肩上责任重 ,仍是制约干部干事创业的关键性问题。“大不了辞职不干” ,村干部屡试不爽的“辞职威胁”让村书记很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同时,部分村干部背后还存在宗族势力 ,“你找我事 、我捣你蛋”也让村书记不敢管 、不敢问 。连班子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何基层治理。

        二是工作方式不能不变 。从工作内容来看,乡村基层治理涉及面越来越广、联动性越来越强、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往往各级主管部门工作一布置,接着就是密集的检查督查,“台账材料看一看 ,推进现场走一走”,而基层因任务繁重、人财物有限 ,难免出现应付现象 ,将功夫下在材料厚度上 ,而实际成效却大打折扣 。从工作现状来看 ,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层治理的瓶颈。比如,农村历史遗留的信访积案。能否有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减少存量 、遏制增量已成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目前,村级越级访现象频发,归根结底是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同时,村干部总是将群众纠纷归结于“鸡毛蒜皮”,处理方法不到,没有及时化解于苗头 ,最终造成小事托大,难以收场。

        三是思想问题不能不抓。2021年7月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各方面,以党建引领助推基层治理。近年来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基层领域党的领导体制和党建工作理念均得到有效转变 。但目前大多数村还停留在既有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上,始终把党建当做“软任务”“表面功”,党建载体流于形式、党组织作用弱化、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把基层治理等同于环境美化 、村民听话 ,忽略了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导致任务落实不下去、成效体现不出来。

        如何有效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敢于“打破”过去 ,做到建强班子、发展经济、善于管理 。

        一是要打破传统选人方式,让班子活起来。基层是社会生活的“微单元”,结合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和纷繁错乱的社会矛盾,也伴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面对多元诉求,都需要有更多人才的融入和参与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村级要坚持“以发展需要找人,以化解难题需求寻人,以成就实绩定人”原则,选优配强领路人。要坚持视野再拓展,拓宽摸排后备人选渠道,在组织要求框架内,变“村推村摸排”为“镇村共同摸排”,充分利用数据优势 ,整合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在外成功人士、致富能手等人力资源,根据村情实际、发展要求 ,对于符合条件人选,主动出击,以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敢于打破基层樊笼,凡是符合发展需求的就用 ,凡是符合民生福祉的敢用。同时 ,要强化村级干部专业能力培训,搭建培训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为村级干部“充电蓄能” 。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村级干部赴邻近先进县区学习经验,更新观念、树立理念 ,从而达到转变工作方式的目的 。

        二是要打破固有发展模式,让村民富起来 。农村矛盾纠纷频发,深层次原因还是村级经济发展落后带来的问题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应注重与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相结合,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更加坚实物质保障。再者,村民生活富裕了 ,矛盾纠纷自然也就少了。目前,各地均在探索推进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就是一个强村富民的重要手段。由党组织来领办合作社,这是个新鲜事物,如何让群众理解、加入合作社 ,放心把土地交给村党组织,是办好合作社头等大事。村干部首先要算好明白账,再为群众算好明细账,通过收入对比 ,带动农民积极入社。 同时 ,在禁止土地“非粮化”的大政策下,土地只能用来种粮食作物 ,那么要想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增收 ,产业结构调整就尤其重要 ,村干部要善于积极引导村民和种植大户创新农业种植模式 ,学习调研集体经济较好村庄的发展思路和经验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打造“一村一品”,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依托 ,形成品牌 、带动就业 ,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牢骚抱怨”少下去。

        三是要打破过去工作方式,让群众动起来。基层治理不是粗暴的基层管理,要实现善治,自治是基础也是核心 。自治是基层民众通过协商民主和自律 ,实现自我管理的方式,动员民间精英 、乡贤、志愿者和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不仅远比单纯依靠政府和执法机关更为有效 ,而且有利于增进民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群防群治从源头抓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就地化解,是我们国家多年来坚持的综合治理具体实践。如何发挥群众自治功能 ,深化网格化管理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网格化管理要按照“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原则,精心织密网格图,夯实引领队伍基础;结合工作任务量与人员精力能力科学设置网格户数;结合行政区划与地理位置按照就近成片原则设置 ,方便管理 。同时 ,要充分整合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村级“五老” 、各领域人才资源,选配网格内威望高、群众信服、热爱村级公共事业人员担任网格员;要坚持“群众发现,群众解决”,带领网格员常态化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主动摸排群众矛盾纠纷,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 ,主动化解群众“家长里短”,主动服务群众所需所盼,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 、大事不出村”,从而实现善治的根本目标。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