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

        “赌石”交易也搭上了这个“风口”

        但网上“赌石”风险远超线下

        不少人也由此“踩坑”

        近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网购原石交易门槛降低

        纠纷快速增多

        赌石是珠宝业术语,是一种翡翠原石的交易方式 。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原石交易已不仅仅局限于几大电商平台 。在微店APP上,记者发现摩天轮旗舰店出售售价为28.15元的天然玉石原石小料,销售页面的卖家购物须知上注明“直接拍下付款即可”“可做小吊坠、挂牌 、平安扣等”,且“每位限购一袋”。

        记者于4月11日付款拍下一袋。但截至记者发稿前,订单仍未发货。记者发现 ,这家店铺实际上是一家网上杂货店,货架上还有袜子、碗架 、电陶炉、玉手镯等商品 。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在一社交平台,记者给TS手镯厂长的原石切开大涨视频点赞后 ,收到自称为“厂长”的私信,询问记者喜欢什么款式的翡翠 。记者表示想看看原石。“厂长客服小姐姐”表示,后台说钱会限制 ,款式也不在这边 ,邀请记者加“厂长”的微信再发送细节视频和价目明细 。

        “网购原石纠纷已成为消费者维权案件的增长点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庭长刘书涵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与普通消费品不同 ,原石行业鱼龙混杂,消费者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辨识能力 ,直播带货的模式也限制了消费者对货品细节的查看和手感的确认,冲动下单后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

        小心有坑!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资料图片

        “在案件审理中发现,部分直播间宣传原石‘大涨大漏’‘爆色’,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其真实品质比宣传的要低;部分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石料后直接通过商家订制手镯吊坠,到货后发现为假皮料;部分消费者直播购买古玩,收到货后被鉴定为赝品。”刘书涵说。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媒体相关报道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建议对网购原石等射幸类交易

        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

        当纠纷双方无法达成和解,便会诉诸法律。记者查阅相关案件发现 ,消费者在法庭上往往无法获得支持。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 ,消费者张某在某珠宝店直播间内连续十几次下单购买“翡翠原石”。其中一笔订单,张某收到加工后的制成品后,感觉和在直播间看到的制成品以及客服发来视频中的原石相差甚远,和客服在线展示的加工制成品的成色也不相符,认为商家欺诈。

        法院认为 ,原告对其主张被告欺诈负有举证说明义务 ,但其提供的主要证据鉴定主体信息不明、法定鉴定评估资质不明、标的物不能提供 ,根据证据规则,原告无法完成自己的举证责任应承担败诉后果,故而判决驳回原告诉求。

        今年初,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直播间网购原石的案件。消费者方女士在直播间花近10万元买了两块翡翠原石,没成想两块都是资质平庸的“便宜货”。方女士自行委托一家鉴定技术服务公司对涉案原石进行鉴定,结论为干青石。方女士认为自己受到欺诈,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三。法院二审认定双方交易符合射幸合同特征,该原石销售不存在消费欺诈情形,无需退一赔三 ,驳回消费者上诉请求 ,维持原判。

        “消费者普遍将赌石交易认作一般买卖合同 ,未认识到上述交易属射幸合同。”刘书涵表示。

        射幸

        即双方当事人以将来不确定的某事件的成功与否决定财物的得失 。消费者在线上赌石时,其对于商品的观察与把控能力远远不及线下,放大了这种射幸合同的风险系数。

        “彩票交易也是一种射幸交易 。射幸交易往往具有一定场景性的要求 ,比如在特定交易场所,需要得到特殊许可等,这样可以让消费者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从而避免盲目跟风。但是在网络直播间 ,并不具备类似的条件 ,消费者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薛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线下交易中,买方往往是商事主体或者从事相关专业的人,但是直播间消费门槛过低,消费者往往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更容易受骗。

        因此,薛军认为,应抬高直播间原石销售的门槛,要求卖方尽更大的风险提示义务 。

        小心有坑!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提醒消费者

        保存证据是维权重点

        “原告未能保存好标的物,也未能在首次鉴定时寻求具有专业资质的鉴定机构,故而在缺少有效证据的情况下败诉。”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李文超在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析前述消费者张某的案件时提示消费者:需提前仔细了解此类交易规则特点,选择最大程度上可以保护自己的方式 。

        例如 ,在对原石选择开窗时 ,可要求经营者对该特定商品做好显著区分标记再行寄送,后期自行开石及加工 ;在收货第一时间进行标的物全貌存证 ,以证明交易标的物同一性并妥善保管;在交易纠纷产生后,第一时间寻找有合法资质的鉴定机构予以鉴定 ,或在起诉后第一时间申请进行司法鉴定。

        薛军还提醒消费者 ,在维权过程中不应“病急乱投医”,而是要注意寻找正规机构,比如消费者组织、正规法律援助机构等 ,以避免维权过程中的二次伤害。另外,如果根据“种草笔记”寻求机构帮助 ,在与其沟通过程中应注意保存证据,同时 ,也应注意保存自己已有的维权证据,避免成为二者联手诈骗的牺牲品 。

        小心有坑!刷直播花几万元买了块“石头”(直播间买石头)

        资料图片

        记者/桑雪骐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