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帮教师实现“内控式”发展(什么是内控型教师)

        帮教师实现“内控式”发展(什么是内控型教师)

        学校要发展,前提是教师。在现阶段,对于教师的发展,我们通常关注的是行政引领,往往容易忽视教师的主体发展。

        主体发展就是以唤起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前提,以教师所在的群体或组织所产生的群体影响力或环境影响力为外在促进手段 ,在学校整体环境的构建中 ,实现教师的全方位发展。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

        首先需要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还有不少教师存在着自我意识淡薄的问题 ,很少思考自己的“教育角色” 。叶澜教授提出的新的教师职业观认为:仅从社会的角度去认识教师的职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价值还应该回归教师的职业生活,将教师的职业与教师的主体价值相连,从生命的高度认识教师。

        其次要提升创造能力。教师的具体工作,更多的是重复,重复会失去激情,没有了激情,也就失去了创造能力。没有创造力的工作会带来职业的倦怠 ,无法享受教育的幸福。现阶段 ,要特别强调对教师主体发展的理念引领 ,培养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定位;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教师们体验 、反思、交流,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最后,校长要心中有人 ,心中有教师 。要尊重人。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大写的人 ,有尊严 ,有情感,学校要尊重教师的话语权、知情权 、学术权等等 ;要关心人 。学校通常更多关心的是教师知识上的不断“充电”,而不是内在情感 、动机、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要成就人。学校要为教师的主体发展“搭台” ,让教师“唱好戏”,让教师快乐、成长、有归属感。

        如何实现教师由“外控式”向“内控式”逐渐转变?如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每月举办一次教师成长论坛,倡导教师每周写一篇反思,引导教师自愿申报校级、区级课题研究等,形成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逐步实现教师的主体发展。

        校长是教师主体发展的规划者和引领者,更是服务者,只有了解了教师个体需求、个性特长,才会帮助教师形成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校长要尊重 、理解、信任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制度有温情 、有竞争有舒畅、有集中有民主的学校的氛围,做好人力 、物力 、财力的统筹协调,为教师的主体发展提供保障 。

        在促进教师主体发展的过程中 ,要遵循教师发展的心理规律 ,要充分发挥学校组织的功能,通过理念引导,广泛利用和调动教育资源 ,提升教师的主体价值追求,是促进教师主体发展的有效策略。

        摘自现代教育报 ,文/周玉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校长)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