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党建+项目”协同并进 基层治理有了“新密码”(推进协同治理)

        从老旧楼宇加装电梯、老旧社区微改造、老旧供水设施改造,到推动社区养老、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建设新能源车充电站桩……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得到推动解决 。

        近年来,荔湾区持续推进“党旗红”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各单位、街道纷纷探索小角度大视野 、小实事大民生的“党旗红”项目。党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解锁社会治理的“新密码” 、凝聚党员群众的“新磁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见习记者皇甫思逸 通讯员荔组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荔湾

        党建案例

        西关记忆项目

        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该局“党旗红”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西关记忆项目(泮塘路及周边街区微改造工程)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案例。

        “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各党支部、党员挑重担,做好工程管理 。同时 ,因为施工面比较窄,有一段时间巷子被挖得烂融融,给群众带来不便,我们通过党员民情议事会,密切党群关系,听取党员群众意见 ,接受大家监督 ,尽力满足群众需求。”他表示 。

        “十站百桩”工程

        为推进“十站百桩”工程 ,荔湾区科工信局探索出“支部建在科室上”“红联共建党建链”做法 。

        因地制宜是推动“十站百桩”的首要考虑。“我们以一个科室就是一个支部为原则调整党支部 ,变科室主导为支部主导,压实科技 、园区和信息化各线工作责任。”该局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通过与街道、园区等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探索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政企联动。

        思路创新

        以项目抓党建 立足做好一两件事

        “百梯万人”党旗红 、“暖心惠民”党旗红、“十百千万”党旗红……在广州荔湾区,涌现出不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党旗红”基层党建项目,收获了群众的口碑。以项目抓党建,以党建惠民生 ,荔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入实施“党旗红”惠民工程项目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党旗红”成为荔湾解锁社会治理难点、回应群众民生诉求的一抹亮色。

        荔湾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荔湾区以规划的思路谋党建、以项目的方式抓党建 ,组织发动全区各单位进行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培育,突出“服务中心 、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完善治理”,集中打造了一批示范型 、推广型  、创新型的基层党建项目 。在选题方向上,引导各单位结合职责特点进行选题、立项,立足做好一两件事 ,避免“面面俱到” ,充分运用“党建 项目”的形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同并进、深度融合。

        区科工信局依托“十站百桩”党旗红惠民工程,破解老城区、新园区“车多桩少充电难”问题 ;区民政局聚焦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建设集托养照护、智慧养老、居家养老 、羊城家政四平台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区水务局通过“党支部 指挥部 工程部”三位一体架构 ,破解老城万家供水困局 ;区城管执法局推进“千巷蝶变”党建品牌项目 ,精细化管理环境卫生 ;区卫健局聚焦“慢性病服务”构建“1 N”均质化慢病服务网络,建成18个社区一站式“慢病工作室”……2022年度 ,荔湾评选出10个示范项目、20个优秀项目,基本形成“一单位一品牌”“一街道一特色”党建品牌矩阵。

        现场走访

        惠民工程落地见效 带给群众切实“小确幸”

        在西关记忆项目(泮塘路及周边街区微改造工程)即将收尾的节点,记者走进泮塘三约 。微改造前,泮塘三约有着典型的麻石街巷、岭南民居,也有老旧社区外墙斑驳、路面坑洼 、电线杂乱、公共空间逼仄的通病。西关记忆项目主要改造内容为恢复街巷传统肌理 、改善公共空间环境 、修缮现状建筑、建设各项便民设施等,项目总投资为19901.22万元 ,即将在今年底完工 。恩洲直街是泮塘三约主巷,曾经凹凸的路面重新铺装 ,延续了麻石街的风貌。残旧的民居青砖 、红砖及洗石米外墙,贴上了青砖片、红砖片或刷上了陶晶石,显得古朴又整洁 。待项目完工,共有10个使用效率低的空间被改造成口袋型绿地或设施 ,24处公房建筑将置入一系列便民功能。

        微改造保留原有街巷风格的同时提升了人居环境的品质,切切实实给居民带来了“小确幸” 。在这里生活了73年的高婆婆在新落成的劝学小广场闲坐,她一边摇扇一边说 :“如今生活在这里悠闲、干净多了。”

        用水是更基本的民生。一些老旧小区因供水泵、供水管网老化,水压不足、间歇性停水、水质不佳,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2019年,广州启动供水服务到终端工作,利用5年时间,对全市2000年前建设的既无物业管理、又无加压设施的老旧用户共用用水设施实施改造 ,由广州市水务局负责推进用户共用用水设施改造的日常工作,各区政府负责组织、协调 、落实辖区内改造工作。荔湾区龙津街道洞神坊50-60号是一栋有着30多年楼龄的单体楼,有居民130户 。约10年前,小区水泵开始老化,高层水压不足,加上地下泵房的产权矛盾得不到解决,居民经常遇上停水及一两天都无法进入泵房修好水泵的情况 。“每个月要停一两次水 ,夏天最惨,停水只能去住旅馆。”居民吴伯说。去年3月,荔湾区水务局联同龙津街道推进该小区供水设施改造,新建泵房、更换管网等工作在当年11月完成, 吴伯终于用上了水压强劲的自来水。

        汩汩甘泉入万家 ,自荔湾“万家甘泉”用水设施改造工程实施四年多来 ,荔湾区累计完成老旧小区供水改造3万余户 ,让9万余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先后被评为荔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亮点和基层党建示范项目。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的建设是回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近年来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车多桩少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主管部门,荔湾区科工信局以党建引领打造“十站百桩”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项目品牌,全力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 ,落实惠民实事。位于荔湾北片广雅路的顺章广雅充电站原是铁路沿线装卸货的仓库,现已安装24支充电桩,不时有网约车和私家车进出。“我们这里流程管理比较顺畅,节约排队时间 ,服务也比较细,受到很多司机的好评。”顺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站点负责人说。

        2022年,“十站百桩”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全年新增20个充电站175个充电桩 ,发放充电站补贴共约1884万元。截至2023年8月,荔湾全区累计建成营运充电站151个 ,共有充电桩2049支,荔湾区公共充电设施充电距离和充电等候时间得到进一步缩短 ,大大提升了群众出行充电的便利性。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