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携手续写“山海情”|近观季华实验室崛起关键 制度创新让科研人才扎根当地

        6月4日,贵州党政代表团来到佛山文翰湖畔,考察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探究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在五年时间里迅速崛起的关键。

        “90后”徐婷是季华实验室首批引进的博士人才。2019年,她辞去高校教师职务 ,一心研发非充气轮胎。

        非充气轮胎被称为轮胎的二次革命。若研制成功,可解决充气轮胎易爆胎 、难回收利用等问题 。同时,非充气轮胎更容易实现智能化。

        在季华实验室创新基金与科研团队支持下 ,2021年 ,徐婷团队研发的首批国产非充气轮胎样品诞生。1年后 ,团队已经基本掌握低速非充气轮胎核心技术 ,开始向着高速非充气轮胎方向迈进。

        徐婷的科研梦并非个案 。细看季华实验室的人才发展新机制不难发现 ,人才是关键驱动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下 ,季华实验室提出“以任务带学科” ,按照学科方向拓展渠道招聘人才和建设队伍;引进急需特殊人才不受称号及职称限制;设立青年创新基金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强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激励措施 ,对成果落地佛山的完成人及重要贡献人员奖励收益的90%……这些制度创新聚拢了许多有识之士,仅2019年,季华实验室就招聘了近200人 。

        以“打造一支扎根佛山的科研队伍”为首要任务,季华实验室已建立60个科研团队,组成了16个研究及支撑部门 ,总人员规模近1300人。

        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逐渐壮大的科研人才队伍,让季华实验室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并发射全球首颗100公斤以内 、0.5米分辨率的光学成像卫星佛山一号”;碳化硅高温外延装备、大功率微波电源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产业化 ;印刷OLED喷墨打印成套装备及墨水材料解决了我国新型显示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

        经过五年建设期 ,季华实验室年度专利申请量在全省科研院所中保持前列,依靠过硬的技术,累计争取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近150项,孵化了20家高科技企业。

        2024年 ,正式迈入运行期的季华实验室,将聚焦新型显示装备、半导体技术与装备 、高端数控机床,以及佛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大方向,建设成为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 、国际高端的战略科技创新平台 。

        当前 ,广东省提出实施“璀璨行动”,这是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举措,而“璀璨行动”则由季华实验室作为主业单位组织推动实施。

        【学习笔记】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让我真切感受到大湾区硬核的科创实力。无论是航空制造、新能源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还是深中通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示范引领,无一不是大湾区打造经济发展超级引擎 ,成为全国科技创新“领头羊”的生动体现 ,这也给贵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带来很多启示。

        加快“科技入黔”,关键在用好“三个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 、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围绕一些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将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卡脖子”问题 ;加强开放创新,目前贵州存在科技要素配置不够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短板,我们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把最新的科技资源消化 、吸收再创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学习考察成果,积极与大湾区联合组建技术创新联盟 ,互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杜朋城 陈玉林 覃淋 潘德玉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王璐瑶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