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行业报告:企业数字化加速 预算管理与合同管理数字化仍“拖后腿”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疫情倒逼企业加强数字化建设,但是“云办公”如果只有“云开会”远远不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近期出炉的《中国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会计活动调查报告》显示,预算管理以及合同管理的数字化仍然相对滞后 ,短板有待补齐。

        报告核心结论显示,疫情使得全行业的收入普遍存在萎缩。企业面临挑战最大的三个环节分别是销售 、供应链和现金流管理环节 。其中,在现金流管理上,超过一半的调查企业一方面与下游争取缩短应收账款的收款时间,尽量降低企业的应收款项规模 ,另一方面与上游争取更长时间的付款账期 ,缓解流动性压力。

        疫情让不少企业措手不及的同时 ,也倒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除了常见的远程视频会议,其他方面的数字化也在加速,数字化人才招聘、数字化审计与合规等也都提上日程。

        不过 ,相比而言 ,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相对滞后。报告观点指出 ,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弹性预算、滚动预测的使用更为迫切 。多数企业在管理债权债务的账龄 、坏账时,没有相应的工具能做到管理每一笔债权债务的形成和冲销。

        财政部宏观研究人才库成员乔嗣佳说,当前预算管理的数字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他们的认识可能还不是很到位,面对疫情期间需要不断调整的预算,他们可能会显得手足无措。从信息化工具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的闭环系统。”

        此外,合同管理的数字化也相对“拖后腿”。合同管理模式在日常经营中仍然比较粗放 ,结合电子影像、电子档案 ,在线查看等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系专家苏宏通看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硬技术”和“软技能”要同步跟上  。“举个例子,如果企业的目标是挖掘信息 、优化决策,那么除了对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外,可能还需要提高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就是说,‘硬技术’和‘软技能’需要相匹配 ,同时切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才能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作用 。”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