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碳中和周报(第89期)丨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推进充电桩 、储能等设施建设;沪深交易所研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 ;能源局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

        2023年 ,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随着“双碳”1 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 ,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 ;沪深交易所正研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能源局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

        碳中和周报(第89期)丨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;沪深交易所研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能源局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 ,内生动力还不强 ,需求仍然不足 ,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会议指出 ,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 ,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既是我国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 ,也是对推动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再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

        2、一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

        4月27日 ,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 ,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0万千瓦,同比增长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其中,常规水电新增并网121万千瓦,抽水蓄能150万千瓦,风电新增并网1040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并网336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63万千瓦。

        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58亿千瓦 ,常规水电装机3.68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4699万千瓦,风电装机3.7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2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19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 。2023年一季度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8%。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今年以来,国内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巩固传统能源供应“压舱石”的同时 ,绿色低碳转型跑出加速度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3、国家能源局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 ,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介绍,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根据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政策供给:一是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 ,在积极推进大型基地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二是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 ,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推动修订可再生能源法 ,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可引导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消纳利用,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推动绿证机制得到落实。

        4、2023年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部长级会议召开

        5月2日-3日,2023年彼得斯堡气候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德国柏林举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和COP28候任主席 、阿联酋工业和创新部长苏尔坦担任会议共同主席。来自欧盟和美国、英国、法国 、西班牙 、埃及 、印度 、巴西 、沙特、印尼、古巴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部长和代表以及气候公约执秘出席会议 ,就公正能源转型,减缓、适应、资金、损失和损害等COP28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德国总理舒尔茨 、副总理哈贝克出席会议并致辞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视频致辞。中国参会代表团由生态环境部和外交部组成,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率团与会 。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COP28将于今年年底在阿联酋迪拜举行 ,大会将对世界各国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首次盘点。

        5、北京绿交所 :CCER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上线在即

        近日 ,北京绿色交易所公布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安全测试服务项目成交结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安全测试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安全测试分别以56000元和28000元成交。

        系统安全测试是保障系统上线的重要测试。具体内容是依据PTES渗透测试方法 ,对系统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攻击性测试 ,最大限度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提供漏洞整改建议,并对修复成果进行复测 ,最终达到提升系统安全水平的目标 。CCER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上线在即,需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试服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这意味着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进入安全测试阶段  ,为今年CCER重启做准备,利好中国碳市场。中国的CCER作为国家的减排量备受全球瞩目 ,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投资机构会将CCER作为主要投资的碳资产标的之一。

        6、欧盟碳关税走完立法程序,正式通过

        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理事会的表决是立法程序中的最后一步,这也表明碳关税已经走完立法程序,正式通过。

        当日与CBAM同时通过的还有4个与碳市场相关的立法,其中最重头的是对欧盟碳市场(ETS)指令的修订,其他是:设立社会气候基金的法规、海运船舶排放的MRV规则的修订 、航空业相关的碳市场规则的修订 。可能还会有一个签字仪式 ,然后这些法案的全文就会刊登在欧盟的官方公报上(Official Journal) 。

        抓紧走完立法程序可能是因为欧盟在制定后续的执行细则方面承受了比较大时间压力。根据CBAM的法案文本,从今年10月1日起,出口企业就要开始向欧盟报告排放量 。这就需要欧委会提前公布核算方法细则。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碳关税制造的绿色贸易壁垒将弱化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价格优势,影响出口。随着出口减弱 ,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失业、贫困、政府财政收入降低、外汇失衡等问题都将成为政府优先于气候问题亟待解决的事项,导致全球气候加速恶化。

        二、绿色金融周报

        1 、沪深交易所正研制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披指引

        近日 ,据了解,为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沪深交易所正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截至4月30日,2023年以来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 ,达到近1700家。2500多家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占比首次超过50%,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派”。约四分之三上市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近四成公司披露支持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内容 。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沪深交易所研究制定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将引导上市公司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

        2、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500亿元

        近日,据进出口银行对外公布消息称 ,截至3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4526.58亿元。同时,进出口银行积极运用人民银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为绿色清洁煤炭开采、加工和发电等领域提供精准支持 ,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升级 。截至3月末,已累计向符合支持范围的绿色低碳项目发放贷款398.75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在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上,引入“金融活水”是赋能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金融机构通过参与绿色专项贷款发放等支持方式 ,能够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3、世行批准3.45亿美元贷款 ,助力中国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

        4月29日从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获悉 ,世行执行董事会已批准3.45亿美元贷款 ,助力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

        该笔贷款项目的目标是加强省、县 、乡级政府机构能力建设;为农民和合作社成员提供培训和农业推广服务;创新财务激励机制 ,鼓励农民和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和良好农业实践 ;改善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服务。同时,项目还将支持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和监测评价体系;开发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测量、报告和核验方法 ;构建绿色预算和支出跟踪系统,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将资金使用与结果相关联 。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的发放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经济支持 ,推动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状况。

        4、兴业银行发行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

        日前,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 。本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270亿元 ,期限3年,票面利率2.77%,吸引了市场各类型的投资人参与,全场获得2.5倍的超额认购。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具体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六类绿色产业项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整体趋势下,部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已经成为与科创、制造业等并重的业务板块,涉及绿色专业项目不断升级扩张,成为银行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5、恒丰银行发布首份ESG报告: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39%

        日前 ,《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2022)》发布 ,以环境篇 、社会篇和治理篇三个篇章,全面展示了恒丰银行2022年ESG工作成效。这是恒丰银行对外发布的第一份ESG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 ,恒丰银行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绿色银行评价先进单位”“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等荣誉。2022年,恒丰银行进一步将绿色金融和ESG理念纳入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 ,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39%,绿色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增长151%,全年累计批复符合人民银行碳减排再贷款政策的清洁能源类项目32个,带动年度碳减排二氧化碳当量907079.40吨 。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 :评价一家公司不仅仅要关注财务表现 ,更要关注它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带来的价值,以及自身公司治理的健康性。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企业践行ESG已经成为共识。

        撰稿: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 陈科宇 王如雪

        统筹策划:李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