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稿费单”简析(文学杂志稿费一览表)
孔夫子旧书网近日拍卖一份商务印书馆旧档,是为“《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稿费单”。这张稿费单是横写在方格纸上,此前未曾见过。笔者过录并简析之。
《文学杂志》1937年在上海创刊,发行1卷4期即因“八·一三事变”爆发而休刊。1947年6月1日复刊,为第二卷第一期(复刊号),到1948年11月(第3卷第6期)停刊,总计发行3卷22期。本刊由北京大学西语系朱光潜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印刷并发行。这是一份发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重要文学刊物,发行期数虽少,但发行量极大,据朱光潜言明战前每期达到2万册之多。它在文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文学史的重要材料。
在“萧乾”“朱自清”之上的天头位置写着两行字,右边一行是“以上请总馆付”,也就是说李健吾和萧乾这两位在上海的作者,其稿费由商务印书馆总馆支付;左边一行是“以下京局代付”,即朱自清及以下十一位作者的稿费由京华印书局(也即商务的北平分馆)支付。可惜的是,季羡林、沈从文、徐盈的稿费数额被拍卖者遮盖。
查该刊第二卷第一期,首先是署名“编者”(即主编朱光潜)的《复刊卷头语》,占3页又5行。正文的顺序如下:
检点季羡林的日记,1946年12月27日记载有“到研究室去抄《梵文<五卷书>》。……十点下课,到系办公室把《梵文<五卷书>》抄完,又了了一件心事”,但未见到送稿给朱光潜,收到稿费和杂志的记载。再查朱自清的日记,也未见到相关记载,只见1947年3月12日有撰写《古代文学的应用》的记载,但与该刊刊登的《古文学的欣赏》似有不合。也许是笔者匆忙,对这两者的日记看得不细的缘故。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11篇文章中,每篇文章的最后极少有满版的。在计算每页稿酬时,按满版计算。在计算每千字稿酬时,每篇文章的最后一页按实有行数计算,其他按14行计算。每页满版字数为42×14=588字。需要说明的是,朱光潜的10万元稿费还要包括《复刊卷头语》在内。
本想通过计算,发现该刊支付稿酬的规律,显然未能如愿,有待识者指教。
同时拍卖的还有北平京华印书局写给商务印书馆编审部部长的信,以及商务编审部写给萧乾、李健吾两位作者的两封信。
京华印书局写给商务印书馆编审部部长的信(中字第八号)用的是“京华印书局启事用笺”,内容如下:
编审部部长先生台鉴:
谨启者,日前朱光潜先生交下《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稿费清单一页,内中除李健吾及萧乾二君均住上海,请尊处就近拨付外,其在北平者,已一并送交朱君分别致送,共计国币一百一十万元正,兹随函附上第41号登咨单及清单收据一纸,敬祈公洽答转是荷。专此只颂
公妥!
谨启 卅六年四月七日
从信中的“朱光潜先生交下《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稿费清单一页”来看,此稿费清单是朱光潜亲笔所写,弥足珍贵。朱光潜应给在北京的作者应支付111万元,此处差了一万元,不知何故,也许是笔误。
商务编审部写给萧乾信(转字第四六八号)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编审部启事用笺”,其内容如下:
萧乾先生大鉴:
顷接北平《文学杂志》朱光潜先生通知,大作《詹姆士的四杰作》稿当于该杂志第二卷第一期发表,奉酬稿费二十三万元正,嘱于上海划付,随函附奉第22781号付款咨照单一纸,祈凭向敝馆出纳科洽领并请另备收条一纸,签字盖章附于咨照单内为荷。专此奉达,即请
撰安
商务印书馆编审部谨启
中华民国卅六年四月十五日发出
商务编审部写给李健吾的两封信被拍卖者遮盖,但其内容与给萧乾的信差不多,也就没有必要过录。《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的发刊日期是1947年6月1日,但是稿酬发放却是在4月份。这表明朱光潜在发稿的同时,也就发放了稿酬,而不是在杂志出版以后才予以发放。
这张“《文学杂志》第二卷第一期稿费单”对我们了解当时出版界特别是商务印书馆的稿酬制度有所帮助,是相当珍贵的民国文学史料。可惜的是,笔者对它的解读还远远不够,期待以后有弥补的机会。
责任编辑:褚欣桐
作者简介About the Author
叶新,安徽歙县人,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出版管理硕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和文学双学士。北京印刷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会长、北京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未来研究院智库专家、《学园》《数字出版研究》《大众科技》等杂志编委。编著有《近代学人轶事》《美国杂志出版个案研究》《美国名编辑研究》《美国书业观潮》《环游谈荟》《简•奥斯汀在中国》《版权丛论》《书中有故事》《晚清版权文献汇编》《晚清出版史料汇编》《民国版权史料汇编》《高梦旦:著述与追忆》《高凤池日记》《版籍丛录》《近代书评文献汇编》《张元济与早期商务印书馆——近代出版史散论》《寻访查令十字街》《大东书局史料初编》《中国雕版源流考汇刊》《〈庸报〉副刊 另外一页 全编》等。策划有季羡林《清华园日记》、夏鼐《燕园清华园日记》《上海图书馆藏孙毓修稿钞本丛刊》《上海图书馆藏孙毓修友朋尺牍》等。
周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叶砚,英国阿伯丁大学文化遗产专业硕士。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