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暑期深圳高校科研争分夺秒 实验热火朝天(深圳科研学校)

        原标题:“泡”实验室 “钻”课题组 “攻”卡壳点 暑期高校科研争分夺秒 实验热火朝天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5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与静谧祥和的校园不同,假期里,深圳高校实验室一派繁忙。科研不放假、研学不放松,不少高校师生用奔跑的姿态享受着充实而忙碌的假期“黄金时间”。通宵达旦亮灯的实验室、与时间赛跑的科研工作、不断涌现的学术成果、丰富活跃的研习活动……成为这个夏天校园里流动着的美好风景。

        实验室“不打烊”

        骄阳似火的7月让深圳显得格外热情 。每天早上8点,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朱炳旭便会来到该校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消杀机器 、采集水样 、复查数据,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今年是他留校做科研的第二个暑假,其所在的“万物传感”科研团队是由深大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晗组建 ,暑假期间,他们正在研发污水病毒光电传感新技术。

        污水病毒光电传感新技术是利用CRISPR(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与光学传感器相结合,开发出的新型核酸传感平台。假期间 ,“万物传感”团队结合国家最新发布的污水富集浓缩及核酸检测方法标准,在深圳相应封 、管控社区、国际冷链物流企业等中高风险地区进行了连续10天的污水新冠监测 ,当检测到残留新冠核酸片段时,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新技术检测方法较之传统方法,省略了扩增步骤,极大缩短检测时间,特异性提高10倍以上,可在30分钟获取准确度高达99.9%的新冠病毒感染信息,并且精准区分变异毒株类型,从而极大提高病毒检测的精度和速度,全面节省资源损耗。”张晗表示。据悉,污水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可实现低成本 、常态化新冠防控,既显著降低抗疫成本 ,又能为全国抗疫输出深圳经验。

        “团队中很多同学都来自外省 ,假期里我们能更集中精力深入研究课题,在相对系统 、完整的时间里 ,通过与导师沟通,探索科研方向和内容 。”朱炳旭说 ,“张老师常说,最好的学术应服务于生活 。我希望能充分利用假期,参与研发出更多科技抗疫新手段。当想到把个人做的事情和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时,就不会感觉苦和累了。”朱炳旭说。

        研学不中断

        南方科技大学,除了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 ,该校学术活动和高端论坛也是高朋满座、大咖云集。在夏季小学期里,南科学子通过参加各种特色课程和暑期实践项目,开阔视野;而在夏令营和暑期学校中,同学们则开展了专项学习和创新体验 。

        7月 ,2021-2022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深圳赛区)决赛在南科大举行 ,共吸引全市109所中小学、591支参赛队伍参加。活动中,孩子们体现出了对航天科技浓浓的兴趣与热爱 。

        南科大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开设的暑期“网红课”倍受学生欢迎。《现代控制与最优估计》课程由课上录制+课后线上答疑两部分组成,全英文授课,在线上获得近6万次的播放量。授课教授张巍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手写推导公式和定理。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岱峰说:“这门课所有知识都是张巍老师根据他认为我们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的。自己手写推导notes,是对于数学 、物理这样重理论推动的知识很好的学习方式 。”

        据悉,8月,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将开展广东省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活动,系主任、中科院院士陈晓非将与该系其他教师一起为学生们讲授理论和计算地震学、地球内部结构成像 、以及震源参数和过程研究等课程。

        产学研不停歇

        7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校长学者刘国珍带领的集成器件和智能诊断课题组在国际SCI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基于手机快速检测唾液尿酸的研究成果,取得业界关注。暑假期间,她所带的集成器件及智能诊断(ID2)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型快速检测唾液新冠病毒抗原的试剂盒,用于市民居家自行检测 ,检测结果10分钟内即可得出  。

        暑期深圳高校科研争分夺秒 实验热火朝天(深圳科研学校)

        “上课期间,本硕博生们白天做实验的时间相对有限,所以每天下午五点半之后,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 ,挤时间去做实验、讨论课题 。假期时间充足 ,大家可以在实验室呆很长时间 ,集中精力推进项目。这段时间,我们每周都坚持开小组会,汇报课题进展 ,讨论实验方案;每个月开一次大组会,分享文献汇报 ,交流心得体会 ,确保手头研究与国内外前沿研究同步。此外,假期中,仪器使用也更方便 ,有些大型仪器好预定。”刘国珍说道。

        她所带的ID2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和可转化生物技术研究 ,致力于开发前沿生物传感器技术、微流控芯片 、体外诊断技术及医疗器械等 。据了解,其团队本科生参与的第二代纸基微流控生物芯片技术还在首届“国创杯”创新创业活动决赛中拿了奖,该技术目前用于开发唾液中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

        “在同学们通力合作下,我们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手机检测的便携式低成本尿酸检测方法。通过一张纸基试纸条在7分钟内就能快速测出唾液中尿酸的浓度,检测成本低于1元,比传统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出近100倍。”这个暑假,刘国珍团队将继续开发能持续检测汗液中尿酸和葡萄糖的可穿戴生物芯片,为早期预警、管理及预防各种慢性病提供快速便捷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科研是在“无人区”长期探索的过程 ,经历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磨炼着埋头苦练的坚持,品尝着久逢甘霖的喜悦。正是在这苦与甜的品尝中,炎炎暑假间,大家奋力追逐各自领域的梦想 ,感受着科研的魅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