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的“头七”,特发此文缅怀 !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是如雷贯耳的科学家 ,家喻户晓 !我是初中时在课本上就知道了袁隆平爷爷 ,中国杂交水稻工程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为送别袁老 ,人们买光长沙了所有菊花;“十里长街送袁老” ;全网悼念袁老……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小朋友怕袁爷爷的照片被雨淋湿 ,送上小雨伞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出现这些震撼场面 ,足见袁隆平院士广泛的影响力、巨大的人格魅力。袁老深受广大人民爱戴的现象,让我情不自禁重温了袁隆平先生的人生历程。我觉得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非凡成就!而他之所以能创造非凡成就,主要是注重观察、创新思维、灵活应用知识 、坚持不懈的精神。

        现在我们知道袁隆平院士很伟大,其实在成名之前、在杂交水稻成功之前,袁隆平先生是个很平凡的人 。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为什么说袁隆平先生很平凡呢 ?

        1949年,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考入的大学是重庆相辉学院 ,是一所私立学校。大二时学校被组建成西南农学院(1985年升为西南农大,2005年合并组建成西南大学)。袁隆平考入的是私立学府相辉学院 ,即使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还不叫“大学” ,在当时是一所很普通的三流大学 。

        当时我国一流的大学有北大 、清华、南开 、浙大、武大 、交大、同济 、中大 、暨大等。可见袁隆平先生当时上的是一所十分普通的大学(准确的说是叫学院),与同时代那些知名大学的学生先比,落后很多 ,如同现在的三本与一流名校的区别。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袁隆平先生当时学的也是十分普通的专业农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专业 ,并非高大上热门专业、新兴专业。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分配到了湖南西部怀化市郊区的安江农学 ,担任老师 。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民以食为天,农业更是立国之本 ,很多城市都有农校 。安江农校是一所偏僻的山区农校 ,是一所极其普通的农业方面的中专技校。安江农校位于湘西地区雪峰山下。雪峰山是湖南二高山 ,去年我刚好去过,位于湖南西部 ,临近贵州 ,是山区中的大山,崇山峻岭。袁隆平后来回忆说,他妈妈贴着地图找了很久,才找到安江农校。可见学校之偏僻 。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袁隆平青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所偏僻的山区中专技校当农学老师。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7年之后,有两件事引起了他的新思考。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 ,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 ,尝试产生杂交品种。结果证明了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 。从而引发了他开始着手研究杂交水稻来提升产量。

        袁隆平当时是农校老师,并没有固步自封于讲台教学,十分注重研究 。从发现这株天然“杂交水稻”,并研究试种证明,充分说明袁隆平十分注重观察,充满好奇心,对异常事务十分感兴趣,还富有研究的科学精神。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 、探究能否有效利用。这次发现研究,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

        另外1960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我小时候就听父母说,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自然自然灾害严重 ,没有粮食吃,只能把红薯当、野菜主食。这时候,袁隆平亲眼看见有两个人骨瘦如柴、活生生的饿死 。此事触发了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 ,让中国人民吃饱饭!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从1960年发现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到人工培育杂交水稻,中间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

        1965年7月 ,袁隆平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 、早粳4号 、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 ,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 。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 ,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 。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此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重视,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 ,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1967年 ,袁隆平申报 ,湖南省委批准成立了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水稻研究小组成员包括袁隆平及其学生李必湖、尹华奇等人。1968年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 ,但遭到了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的破坏。此后袁隆平开始在多地寻找发掘加速繁殖不育材料。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1970年夏 ,袁隆平科研团队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 。这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 ,更有利于研究试验。科研团队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在三亚发现了一株长相异常的野生稻 。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意思是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株“野败” ,让袁隆平团队加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 ,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

        为让袁隆平专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从湘西安江农校调到了位于长沙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在偏远的安江农校耕耘了18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结婚、生子,他的母亲也是在安江农校终老的。无论是事业 ,还是家庭,安江农校都是对袁隆平影响最大的地方。平凡孕育了伟大 !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 ,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组成科研协作组 ,开展群众科学实验,成功地育成了杂交水稻。

        此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逐渐开始名满天下,播向全国、走向世界。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从平凡的大学毕业,在平凡的农校教书。因为兴趣而研究水稻 ,1953至1976,经过长达23年的坚持不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究利用杂交水稻 。很多人都知道袁隆平的伟大,却不知道他23年的脚踏实地、辛勤工作 、锐意创新 、攻坚克难。23年的默默耕耘,让量变实现质变。这23年正是袁隆平成功的最关键期 。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袁隆平没有优越的学历背景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才是袁隆平最值得平凡的我们学习的地方。注重观察,具有好奇心,弄清本质,创新利用,坚持不懈 ,这是袁隆平先生成功的最重要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袁隆平先生这些优秀品质,在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生中创造非凡的价值!这才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碗中有饭,心中有你!

        袁老精神 ,万古长存!

        袁隆平背后这些事,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受益终身(袁隆平背后的努力)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