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从“自研项目型软件”和“商业化B端软件”的区别谈华为MetaERP(商业化研发)

        很多成功的大企业都有自行研发的企业级信息系统 。这些软件本身在企业使用效果不错。企业想拿自用软件试水商业软件 。可能客户因为仰慕企业名气(平安 ,华为,字节)、购买了这些企业号称“产品”的自研软件,交付质量却很难达到预期。往往项目金额越大,亏损越大。企业自研系统当商业软件产品卖 ,鲜有成功的例子。

        曾经平安集团的HR Saas软件:HRX也是风头极盛,拿奖拿到手软  。可惜高开低走 ,商业化3年就黯然退场。字节跳动的SaaS之路也不顺利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就直言:公司对两个ToB业务(飞书和火山)的研发投入不低于抖音,从现在来看,ROI不是很划算 。特别是飞书 ,虽然产品本身不错,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与软件本身的售价还有很大差距 ,听一个企业CIO说,飞书全功能全年订阅费用打折后是530元/人,这个公司约1000人,每差不多53万费用 ,飞书给企业主要功能是做会议 ,邮件 ,即时沟通 、云文档 、云盘和工作台深度整合等。很多人看好MetaERP,多少受到华为光环的影响。2019年华为就推出过办公协同SaaS Welink,目前已经很久没有听到Welink的消息了 。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公司把Saas版本ERP做得算成功的,特别是针对大企业的ERP,强如SAP的ERP S/4 HANA cloud目前也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还未完全解决SAAS软件的通病 ,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

        企业自研系统和商品软件是有本质区别的 :

        1.软件定位不同:自研系统是满足单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商业软件是通过抽象同类企业业务逻辑,建立通用的商业模型 ,面向特定行业用的通用软件。

        2.用户需求实现软件不同:自研系统主要逻辑是写死程序代码 ,商业软件是通过系统配置实现不是商业逻辑 。

        ERP软件研发的难点在于应用层,商业软件则是需要在一定的功能范围内,建立抽象超越单个企业 ,面向行业或者跨行业应用的通用模型。从而降低交付风险和成本。华为在数据库 、操作系统层面的创新,无疑是民族之光 ,但无法直接转化为Meta ERP的优势  。

        自研ERP软件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内部的需求,其功能范围、系统架构、解决方案相对清晰,业务场景相对较少,ERP开发是“项目型开发” ,只要能够保质、按时交付,满足用户需求,就是成功的ERP系统 。

        想做好一个好的ERP是特别困难的,我们看看国产金蝶 、用友的ERP吧 。做了二十多年 ,他们ERP软件对于产品成本,管理会计,生产管理还是比较弱的功能。在个性化要求高的大企业难有成功案例。国产ERP主要实现的功能是财务 进销存为主。

        目前云版本ERP有以下二个类型:

        1.公用云版本ERP,各家公司在同一系统底座上

        2.私有云版本ERP,通过虚拟机方式,每个公司有独立的ERP系统。此类型非真正saas版本ERP,只能算服务器托管方式。

        目前云版本ERP软件主要通过私用云(独立虚拟机部署)实现个性化需 ,不算公用云 。标准化的Saas,只能做一些个性化要求不高的中小企业,通过接口和部分增强实现一部分个性化需求 。

        做好ERP本身挺难的,ERP涉及企业的销售 ,采购 ,仓库,生产 ,质量 ,财务,成本,而且相互之间相互关联。ERP不像HR,SRM,CRM相对单一的业务领域,它的难度可能有HR系统的10倍,所以目前成功的ERP软件并不多,Saas版本ERP成功的还没有。如果要做好Saas版本的ERP更难了,SAAS需要克服下面的困难:

        1.Saas软件是一套系统底座,各公司租用同一套系统,如何解决个性化问题,特别是修改程序代码时,A企业的修改不影响B企业的系统 。

        2.如果解决不同行业需求整合到同一套Saas中,行业之间特色系统功能不相互影响。

        华为MetaERP要想成功,我建议的路线如下 :

        1.先把一个行业的ERP做秀了,积累一些行业经验 ,再做其他行业的ERP 。

        2.做好ERP口碑,ERP是企业核心管理平台,口碑非常重要。

        3.沉淀一些行业咨询及实施专家,前期不能靠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很难口碑做好。

        4.先做私用云版本ERP,不要做公有云版本ERP,标准化和个性化很难解决。

        5.筛选客户,找适合华为meta ERP的客户,不是所有行业都是metaerp客户 ,项目更容易成功。

        6.做好产品架构管理,知识管理,通过时间不断打磨产品。

        7.做好实施和运维管理 ,保障客户使用感受。

        这不是教华为做事 ,只是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