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高函〔2019〕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 ,我部制定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各高校秉承“兴趣驱动 、自主实践 、重在过程”的原则,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教育部

        2019年7月10日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计划)工作,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 ,加强国创计划的实施管理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创计划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优秀项目 ,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

        第三条 国创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兴趣驱动 、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旨在通过资助大学生参加项目式训练,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第四条 国创计划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支持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新颖 、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造性和探索性 、技术或商业模式有所创新的训练和实践项目。国创计划实行项目式管理,分为创新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

        (一)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 ,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 、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

        (二)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三)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教育部是国创计划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国创计划实施的有关政策 ,编制发展规划,发布相关信息。

        (二)制定国创计划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项目立项、结题验收等工作,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

        (三)制定国创计划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价。

        (四)组建国创计划专家组织,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研究 ,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

        (五)组织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学术交流和成果推介 。

        第六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指导 、规范本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运行和管理,推动本区域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负责组织区域内高校国创计划立项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向教育部报送相关材料。

        (三)负责区域内参与国创计划高校交流合作 、评估监管等工作。

        第七条 高校是国创计划实施和管理的主体 ,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二)负责国创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开展项目遴选推荐 、过程管理 、结题验收等工作 。

        (三)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国创计划。

        (四)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技术 、场地、实验设备等条件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

        (五)搭建项目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

        (六)做好本校国创计划年度总结和上报工作 。

        第三章 项目发布与立项

        第八条 教育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确定重点资助领域,制定重点资助领域项目指南,引导国创计划项目申请 。

        第九条 国创计划项目申报基本条件:

        (一)项目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的选题。

        (二)选题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 。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

        (三)选题方向正确 ,内容充实,论证充分,难度适中,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 、可行。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创新,包容失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

        (四)项目团队成员原则上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在读学生 ,成员基本稳定,专业、能力结构较为合理  。每位学生同一学年原则上只能参与一个项目。鼓励跨学科 、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 。

        (五)项目申请团队应选择具有较高学术造诣 、较好创新性成果、热心教书育人 、关爱学生成长的教师作为导师,鼓励企业人员参与指导或共同担任导师 。

        (六)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经费支持平均不低于2万元/项,创业实践项目获得经费支持平均不低于10万元/项 。高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项目资助额度标准。

        第十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国创计划申报要求 ,符合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项目向所在高校提出申请 ,高校评审遴选后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审核备案。

        第十一条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后发布立项通知 。

        第四章 项目过程管理

        第十二条 高校应加强对国创计划的管理,成立由校领导牵头 、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国创计划管理机构,确定主管部门。管理机构负责协调落实条件保障,主管部门负责国创计划日常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要负责项目的整体推进,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加强与导师和管理人员的沟通联系,并组织好相关报告撰写工作。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内容原则上不得变更,特殊情况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十四条 国创计划经费应专款专用 。学生要在相关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

        第十五条 国创计划项目所在高校应建立国创计划师生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对国创计划项目团队成员和导师的培训和管理 。

        第十六条 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

        第十七条 推动国创项目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国创计划引领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学生在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支持高校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等方式加强国创计划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

        第五章 项目结题与公布

        第十八条 国创计划项目完成后,均需进行结题验收,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

        (一)国创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由所在学校组织。学校应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国创计划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年度向教育部报送本区域高校国创计划项目验收结果,并组织开展项目抽查 。

        (三)教育部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的验收结果进行审核 ,并将审核结果公布。

        第十九条 国创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结论的申诉。国创计划项目团队成员 、导师,如对结题验收结论有异议 ,可向高校有关部门提出。

        第二十条 国创计划项目结题信息公开对外服务。相关网站向公众提供结题信息服务 ,助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

        第六章项目后期管理

        第二十一条 高校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团队成员可根据实际贡献给予学分认定,对导师给予相应工作量认定。

        第二十二条 建立国创计划年度进展报告制度 。高校要按年度编制国创计划项目进展报告,内容应包括项目整体概况、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支持措施和实施成效等。年度报告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国创计划项目执行较好的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在国创计划实施中,凡是属于国家涉密范围的,均按照相关保密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