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精神文明创建纪实(最高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全国精神文明单位是这样“炼”成的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精神文明创建纪实

        这是一个满载荣誉的团队,他们组建仅4个年头,却连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考评优秀,获集体三等功、集体嘉奖、先进党支部、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多项重要荣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在最高人民法院首开先河……

        这是一个创造卓越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足40岁却大有作为 ,在院党组坚强领导和全国法院大力支持下,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在世界各国法院中实现了网络覆盖最全  、数据存量最大、业务支持最多 、公开力度最强、协同范围最广 、智能服务最新,有力推动了中国司法文明……

        这是一个引领风尚的团队 ,他们以文明社会建设为己任 ,依托先进信息网络技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充分有价值的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为人民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创设了广阔的平台,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撑起了一片晴空 ,为世界了解中国文明开启了重要窗口……

        这是一个全面过硬的团队,他们塑造了团结、务实、高效、奉献的团队精神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党建工作服务保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被推广为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示范案例 ,被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树为全院学习的标杆……

        这支年轻的队伍靠什么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如此的成就?又是什么使他们保持蓬勃活力和不竭能量?

        胸怀理想 把奋斗力量聚起来

        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奋斗方向;共同的理想能将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 、主任许建峰说:“要承担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关键要有一支有梦想 、有境界、有担当的坚强队伍 。”

        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将价值追求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把赢得丰厚利益回报作为人生奋斗目标,不少人甚至从党政机关辞职下海。然而 ,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却有反其道而行的人,他们放弃原单位高薪待遇义无反顾来到机关,在这里扎根成长 ,创业奋斗 。

        数据处处长陈奇伟,是2016年从外单位引进的业务专家,在原单位年薪近80万。问及为什么放弃优厚待遇和相对轻松的工作时 ,他的回答发人深省 :“人的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 ,来到信息中心这个大平台 ,使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种成就感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取。”

        心中有梦想 ,脚下有力量。

        陈奇伟道出了信息中心绝大多数同志的心里话 。

        和陈奇伟在一个处工作的还有李晓慧、王赢飞 、余超3名同志,他们都是从地方高校优中选优的博士生,来到信息中心经过几年历练 ,已经成为司法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同行业崭露头角 。然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们至今仍租住平均不足8平米的简陋宿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的同志甚至迟延了终身大事。正是有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同心协力、忘我工作的奋斗精神,数据处在短时间内把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和智慧法院的核心主干,成为人民法院信息化的特色亮点工程 ,成功入选数字中国电子政务30个最佳实践成果 。

        的确,在信息中心形成这样一种气候:他们用理想凝聚人,用事业成就人,筑起了奋发有为的精神支柱,迸发出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大家把精神看的比物质重要、把事业看的比金钱重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把个人价值实现融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 ,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忠诚履职 把社会责任担起来

        勇于担当责任,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把使命放在心上 ,把责任扛在肩上,是这个团队的鲜明特质 。

        记者切身感受到 ,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无论在编职工还是借调人员 ,当与他们谈及有关担当和责任的话题时 ,无不洋溢着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座谈中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分享自己在与合作厂商恰谈业务时、在下地方法院进行调研时 、在与家人相处中甚至在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等各种场合,自觉不自觉地用正能量感染和影响他人的故事。

        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就是一个单位精神风貌的缩影。如果一个集体的每名成员都有为引领社会风尚尽绵薄之力的愿望和自觉,那么这个单位一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履行社会责任的楷模 。

        “我们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中 ,不是独善其身、自扫门前雪,而是把担当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党支部组织委员 、副主任孙福辉一语点题 。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法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得到一组数据 。截至4月底,人民法院信息化各类平台已公布生效裁判文书4473万篇、执行案件3706万件 、失信被执行人1048万人次,直播庭审81万余件,接待来访来信109.7万件,网络冻结银行存款2268亿余元 、限制购买飞机票1105余万人次、进行拍卖44.95万次,倒逼200余万人履行了义务,汇聚大数据案件信息1.4亿件 、完成关乎国计民生大数据分析研究成果300余篇 ,各类网站访问和点击量达2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6亿余次。2017年 ,通过提供便捷的网络法律服务,节约群众出行约2250万人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8万吨,减少碳排量5.7万吨。

        这些司法大数据背后,反映的是信息中心牵头运用信息技术在高效化解纠纷、提升法治素养、养成文明习惯、构建诚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 、引领社会风尚、传播法治文明、维护公平正义 、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们以实际行动成为文明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

        此外,他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打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战 ,利用技术手段对全国法院信息网络实时监控 ,第一时间清除和封堵有害信息,及时修复高危安全漏洞和有效应对黑客攻击 ,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传播智慧法院成就和主流价值观,积极倡导文明 、合规用网,为打造人民法院清朗网络空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守本固根 把战斗堡垒强起来

        “搞好党建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把党支部建设好 、把制度落实好、把组织力提升好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专职党务干部(廉政监察员)张永红在介绍时深有感触。

        曾有一段时间发生党小组活动开展不好的问题。在一次支委会上,许建峰同志掷地有声:“党小组是党组织的最小细胞,与员工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 ,如果党小组工作落实不好,就谈不上各项工作能够做好。”

        党支部决定 :一是支部班子成员必须每月带头参加党小组会;二是每次党小组会小组长必须提前谋划,会后形成纪要并在网上公示;三是每季度支委会集中听取一次小组长汇报;四是将党小组工作与处室 、个人评先和绩效挂钩。这些举措,确保了党小组会常态化质效化。

        在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举行的党章党规知识测试竞赛中,党支部青年委员徐倩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团队种子选手参赛 ,取得中央国家机关团体排名第三和个人“最佳风采奖”的优异成绩。同时,信息中心在这次大赛网上答题中参与率100%,70%的人得满分。

        对于这支以技术为主导的年轻队伍,为什么在理论素养上也毫不逊色 ?

        “必须准确把握思想脉搏,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方式,始终保持教育的贯注力感染力。”党支部宣传委员黄国栋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伊始,信息中心为每名员工购买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但几个月过去了,发现很多同志的书还是崭新如故。大家的理由是任务重、没时间。

        时间如海绵里的水,不挤哪里有?支委会通过分析找到了症结 ,大家学习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看不进去。

        党支部决定由中心领导担纲开展“月讲党史”活动,变看为听,将枯燥的历史事件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有效提升了学习热情和效果。今年以来,月讲党课活动扩展至中层干部和普通党员随时讲的群众性党课,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教育良好局面 。

        开展“感人事迹大家谈” ,是他们改进思想教育的又一创新 。在每月末的全体人员会议上,由大家谈一谈本月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把每人的闪光点都发掘出来,并加以提炼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了相互学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轻击鼠标,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党建版块映入眼帘:优秀心得分享、正能量语录、心灵驿站……捧上了一道道精神盛宴 ;“两学一做”学习系统,提供了“学悟解考”的学习平台 ,硬化学习教育指标,倒逼学习任务落实……

        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建党员学习教育的新平台、打造强化组织功能的新引擎、构筑提升党建质效的新支点,形成线上牵引线下 、线下支撑线上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有效破解了党建工作格式化 、两张皮的问题。

        一个小组一面旗 ,一个党员一盏灯 。

        信息中心实行党小组长参与党务工作月轮值制度,建立由党支部副书记 、青年委员、轮值党小组长参与的党建工作3人小组,形成支部书记领导 、党建小组统筹、党务骨干组织、全体党员参与的合力。

        第七党小组组长李凤霞是一名“85”后 ,经过一年来党小组长岗位锻炼深有感触:“年轻人参与党务工作 ,不仅加强了党务力量 ,自身也得到锻炼。”

        崇实尚廉 把优良作风树起来

        作风就是力量 ,作风就是形象 。

        “实干为先、务实为本 ,是我们的一贯作风。大家把工作当成事业  、把奋斗当成快乐,人人担当重任,个个独当一面 。”许建峰同志介绍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为把智慧法院建成世界一流,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在信息中心,加班加点已成为家常便饭,不少同志牺牲了休假和节假日时间。从机关公布的最近两个季度考勤通报中,信息中心每月人均加班时长分别以99小时、62.66小时位列院机关第二、第三。

        信息中心不仅推进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 ,而且还要随时承担相关国际国内大型重要会议和活动的技术保障大项任务 。记者采访时,他们正同时统筹两大“战场”。一个是福建首届“数字中国”峰会智慧法院成果布展 ,一个是第五届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会议筹备,工作十分忙碌 。

        运维处处长商成林在信息中心党龄最长、在员工中年龄最长,经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平时要做出样子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从“数字中国”峰会筹备以来,他已在福州会议现场连续奋战多天,统筹最高人民法院和多个地方法院视频演示和网络联调工作,每天仅睡3-5个小时,以一种拼劲提前高标准完成了智慧法院近600平米最大展区的布展任务。不仅如此,凡最高人民法院参与的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他每次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啃硬骨头,处处以身作则,以一名老党员的表率示范作用 ,赢得机关同事的交口称赞 。

        正是有这种敢打硬拼的作风,才确保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 ;也正是敢于在急难重任务中摔打锻炼,才铸就了信息中心这支坚强队伍。

        干事与干净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是一个单位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信息中心集干事与干净为一身 、勤政与廉政于一体 。

        信息化投资规模大、运行环节多 、对外交往广 、廉政风险高。对此,他们时刻将廉政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我们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力求做到风险隐患全覆盖 、防范措施全覆盖 、责任人员全覆盖,密织制度之网 ,筑牢廉政防火墙。”张永红说

        “不送礼金、不为提供方便、不打探情况 、不委托说情……。”这些操作性强的规定均出自《合作厂商廉洁承诺书》和信息中心向合作厂商、下级法院、职工家属发送的《廉洁倡议书》。

        每年,信息中心都要召集几十家合作厂商开会,专门进行廉政提醒并签订廉洁承诺书,如发生廉政问题一律拉入黑名单 。将企业廉政合作情况与其经济利益挂钩,从根本上防范了不正之风。

        “倡议书不让宴请,我是搞技术的,也不擅长这个。在这里,我能够专心工作 ,没有额外负担。”合作公司项目经理田龑说 。

        上海市浦东区法院的邵国强说 ,“对廉洁倡议书 ,我们有一种敬意。它表明了信息中心反腐倡廉的态度和决心,时刻感染和鞭策着我们。”

        “廉洁倡议书,这几年都有收到,放在我床头,沉甸甸的。”第六党小组组长刘明胜的家属周芳对记者说。“我想这对于培育良好的家风,塑造孩子的未来 ,都大有帮助。”

        信息中心还重视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班子成员每季度都要与所有员工谈心,紧紧围绕廉政主题、紧密结合员工思想状态 ,目的是督促提醒、压实责任、构筑防线 、扎紧笼子,保持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态势 。

        记者:曹雅静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