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大学生校园失信行为如何治理(大学生校园失信行为如何治理的)

        作者 :李占峰(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树立公民的诚信品格。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栋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不仅有利于涵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培育德才并重的时代新人,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厚植历史担当,勇于肩负时代使命。当前 ,部分大学生存在校园失信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侵蚀着校园文明建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积极推动诚信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

        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

        不断丰富 、发展、完善诚信教育内容是提升诚信教育质量的关键 。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不断深入推进大学生的政治诚信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才能扎根中国大地并为中国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提供科学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强化学生的政治立场,确保学生对党忠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之一,也是公民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公民在实践中诚实守信、履约践诺,要把讲诚信、懂规矩 、守纪律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内容。

        三是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教育资源 。中华民族在绵延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了“明礼诚信”“义利兼顾”等优秀道德品质,不仅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根基。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使大学生浸润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

        四是对民族地区高校而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发利用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诚信故事和案例,加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生动性 。

        五是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将学术诚信、就业诚信 、生活诚信等内容纳入高校诚信教育范畴,并根据不同学生年龄特点 、不同阶段教育目标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性和逻辑关联,构建集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于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创新多种教育方式,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涉及人的道德体系的、知行统一的深层次教育 ,需要选择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从培养理论认知到实现情感认同,最后落实到行为自觉。

        一是有效整合课堂教学 、讲座、报告会、实践活动 、辩论会等形式,形成生动、有趣 、适用于特定教育对象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认同。

        二是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特别是微传播技术)和现代教学设备,将情景教学、情绪体验 、情感交流、情境互动融入其中,使之相互协调 ,形成立体化 、形象化的诚信教育路径 ,使学生产生高度的情感共鸣,从而达成情感认同目标。

        三是借助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通过讲述诚信故事、宣传诚信人物的模范事迹,大力提升诚信教育效果 。

        四是发挥模范榜样的作用,特别是要善于挖掘“身边人”的典型事迹,通过校园诚信榜样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对抽象的道德认识具象化 ,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实践的动力。在选取诚信典型时 ,既要注重加强正面的引导教育,也要辅之以失信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通过以案释法 ,增加大学生失信的危机感,让学生明确诚信做人的“底线” ,不能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在普及有关诚信法律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诚信自律 、加强自我约束。

        五是把诚信教育生活化,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促使学生真正地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

        立足“大思政”格局,构建全方位协同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

        为社会输送诚实守信的合格人才 ,是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之一。提升高校诚信教育成效,就要立足“大思政”格局,将其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各方面 ,形成各部门紧密联动 、协力配合、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 ,切实加强高校党委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全面领导和整体部署,完善逐层分级的主体责任机制建设 。

        二是加强高校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 。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师德失范和教育腐败等不良现象,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严于律己、廉洁从教 、诚实为人、诚信育人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建立健全校园信用管理机制,完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校园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客观实时地记录跟踪学生在校诚信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将评奖评优 、入党考核、就业推荐、助学贷款等与校园诚信评价挂钩 ,提高校园失信成本,降低校园失信风险 ,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

        四是奖惩分明 ,按照层次化、差别化、人性化的原则完善校园失信惩罚制度,以培养诚信品德为目的,以惩罚为手段,对大学生失信行为进行区分 ,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分类处理 ,对履行诚信者给予奖励,对违反诚信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

        五是发挥好家、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诚信教育合力 。要注重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性和衔接性作用,注重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注重社会在诚信教育中的全面性和持久性作用,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协调配合 、互相促进。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4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