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倾心打造“三加三促”特色党建品牌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倾心打造“三加三促”特色党建品牌

        活动合影。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朱丽娜 衡阳报道

        6月25日,艳阳高照,衡阳市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领域专业小组党员干部顶着炎炎烈日 ,走访了20户困难群众,为每户困难群众送去10斤菜籽油,20斤大米 。衡山县店门镇石门社区的困难群众刘孔生和王水波接过沉甸甸的慰问品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每到一户,代表小组的党员干部都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仔细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及生产生活情况 ,一一征求他们的困难诉求,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 ,自强自立 ,保持乐观生活态度,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

        这只是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化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紧扣“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党的建设新路子,全面开展“聚力中心化·五提创一流”机关党建提质年行动,以打造“三加三促”特色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互进、同频共振 ,让人大党组织成为“红色堡垒”,着力把机关党建成果转化为“聚力中心化”的实际效果。

        “党建 自身建设” 以“学”促知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突出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采取“书记领学 集体学习十交流研讨”模式,持续抓好机关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制度 。通过常委会党组领导带头学 、机关党组组织学、机关党委督促学、支部“三会一课”深入学实现了理论学习全覆盖 。并充分利用机关“人大讲堂”载体,全面落实“一月一课”活动,全面推行“集中学 自主学 、线上学 线下学、主题研讨学 实境课堂学”模式,抓实党员日常教育。

        追寻革命精神,打造思想高地。在衡阳党史馆、衡阳抗战纪念馆、中核二七二铀业党性教育基地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一系列“以学促做、以知促行”的学习培训 ,把践行初心使命深深植根在人大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

        为了突出人大特色,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因地制宜 ,利用机关楼道设置“红色文化长廊”,以“红色党建”为基调  ,让每一位党员干部每来到一次红色阵地就接受一次党性洗礼。

        环境优雅、氛围静谧的“学习书屋”则是人大机关党员午间开展自学打卡活动的重要载体,一排排书架整齐而立,300余册图书、30余种期刊琳琅满目,整洁明朗的阅读空间,为人大干部职工提供舒适阅读体验。青年党员曹子俊说:“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开阔视野,也能提升思维层次,把所学所想用于工作实践,更有助于人大工作的提质增效。”

        “学习书屋”与“人大讲堂”讲课内容紧密衔接,互为呼应。在“学习书屋”的影响下 ,人大机关全体党员掀起了学习热潮,做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学有所促。

        为了扎实推进“书香机关”建设,机关党委还积极组建由6名市党代表和3名市直机关党代表的机关理论宣讲小组,利用“人大公众号”构建了“线上线下”学习宣讲新阵地,营造了浓厚的“比理论、学理论 、用理论”的强大氛围。

        作为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二级调研王冬生感慨道:“这种接地气 、聚人气的形式,使学习教育‘活’起来,让我们老党员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党性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

        “党建 监督问效” 以“实”促行

        人大常委的监督重点在哪里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就组织党员干部对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 ,寻找对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常委会部署工作有的放矢,监督更加有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人大机关党组织根据常委会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积极动员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对文明创建 、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方面重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为党委决策部署提供依据和意见建议。

        推进了计划审查监督向实效扩充、预算审查监督向重点拓展 、审计监督向规范延伸,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推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强化司法监督,开展案件评查,做实执法档案 。听取审议禁毒、老旧小区改造、环境保护 、城区规划、义务教育“双减”等情况的报告,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严格开展了乡村振兴 、家庭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和扬尘污染执法检查,采取集中培训 、“四不两直” 、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集中交办 、督促整改,强化执法监督 ,完善执法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实现及时、精准、科学执法。

        围绕市委全会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的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聚焦建设“五大中心”“五好园区” 、发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课题 ,深入开展“建设现代化、助力中心化”大调研,集中群众智慧 、提供决策参考。

        “党建 为民履职” 以“创”促效

        坚持以党建为统领 ,以党建增动力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和“代表 承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代表履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代表履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 ,提高代表履职工作质量。

        通过党员代表“比 、学 、赶、超”,带动了其他代表履职尽责。代表的干事创业热情得到不断提升 ,坚决做到依法履职不马虎、服务大局不含糊,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信访维稳 、依法治理等各个方面 、各条战线,既有人大“声音” ,更有人大“身影”,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党建引领,为民工程蝶变升级。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县乡两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乡镇全覆盖、票决全流程、监管全方位,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让民主在人民身边触手可及 。为使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地向人大代表反映诉求 。

        2022年10月28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全省先河 ,启动了市12345热线与“码上找代表”平台融合工作。为方便人民群众快速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诉求,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先试点、后推行”的原则,在衡南县、祁东县、雁峰区 、蒸湘区12个乡镇街道试点推行“码上找代表”工作,今年在全市所有县(市、区)推广。自“码上找代表”与人大代表向12345热线反映社情民意以来,热线共受理人大代表相关工单869件,在线办结503件 ,转办工单366件,按时办结789件,按时办结率90.79%,已回访852件,回访满意工单766件,回访满意率88.15%。同时  ,遴选124名市人大代表组建11个代表专业小组 ,将“6·25为民服务日”活动与代表专业小组工作一体推进,中国人大网等媒体纷纷推介。

        红色聚力,拓展充实民生幸福。持续推动人大议题和代表履职“双下沉”,加强全市131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幸福工程的“民意直通车”,促进代表履职有阵地 、参与有内容 、工作更规范,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将代表联络站拓展建设为固定站、流动站 、云端站 ,实现“一站变三站”,让人大“总在线”、履职“不打烊”。

        笔者走进白沙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 ,高标准建设的政务公开栏让人眼前一亮 :人大代表的照片下 ,均印上了二维码 。

        只要掏出手机扫码,就能立马找代表为民办实事 。联络站内 ,

        活动记录簿、接待人民群众登记簿、人大代表履职档案等信息资料更是一应俱全。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工作站这座“桥梁”,得以反映和解决 。

        2023年1月以来,全市各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25221人次 ,收集意见建议4450余条,推动解决了城乡自来水水质检测、村卫生室就近看病、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等群众关心的问题2830个。代表工作站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畅通民意的“连通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