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怎样看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怎样看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情况)

        王庆峰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直观体现。回望201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刚突破1万亿元 ,2019年突破2万亿元,如今就已突破3万亿元 ,特别是最近7年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足以说明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从总量上来看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水平上已经位列世界第13位,介于欧盟(2.2%)和OECD国家(2.7%)平均水平之间,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具体看公报,可以找出几个亮点:一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增速比R&D经费快1.3个百分点,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二是企业研发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 ,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 ,是拉动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北京、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而一些中西部省份研发投入跻身“千亿省份”行列。

        这些亮点固然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但是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上看 ,基础研究依旧是研发活动的短板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它所代表的原始创新能长久传导到技术创新 、应用创新 。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中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投入结构比例相对失衡,对试验发展的投入比例常年保持在70%以上 ,2022年更是在82%以上。体现在结果上,就是模式化的创新比较常见,但以复杂的 、底层支撑性技术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创新相对匮乏。

        进一步来看 ,科技创新也存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比如,我国越来越重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但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企业投入则在低位徘徊,同时,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存在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夹生等现象 ;另一方面,企业虽然是经费投入主体,但其转化项目大多属于“短平快”项目,较少组织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系统性 、协同化、集成性攻关 ,应对“卡脖子”问题乏力。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研发经费投入的大幅增长和有效使用,将持续激发出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同时也要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 ,我国研发投入在规模 、结构和效能等方面仍有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点,尤其要处理好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 、成果应用转化 、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 ,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 ,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着力提高资金利用效能 。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