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内蒙古已建成4125万亩高标准农田

        内蒙古已建成4125万亩高标准农田

        通辽市扎鲁特旗高标准农田一角。 资料图

        隆冬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市的广袤田野,随着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 ,昔日许多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 ,变成了“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

        近年来,内蒙古立足耕地面积大、人口较少、冬季寒冷 、水资源短缺、土壤相对贫瘠等特点,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聚焦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规模化经营 ,以农民为主体,杜绝“撒胡椒面”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截至目前 ,全区高标准农田达到4125万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内蒙古广袤田畴落地生根。

        生态富民节水 锦绣良田成效显著

        开沟、接管、布管、回填、打井……去年11月,通辽市开鲁县建华镇六合村高效节水工程项目建设正酣。

        六合村党支部书记娄玉祥介绍 ,这次村里的高效节水农田项目建设共1.5万亩 ,今年春季将完成112眼水源井更新、122座井房建设、128千米地埋管道、4.5千米高压线 、35千米低压线、10000千米滴灌带铺设和配套路 、林、技建设。

        村民于福学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充满期待。他说,有人算过一笔账,项目完成后,每100亩耕地可多整理出15亩 ;每亩地可节水70%、节电60% 、节肥40%、省工50% 、控药40% ;玉米还可亩增产300斤左右  ,红干椒可亩增产约240斤 。

        通辽是农牧业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85%以上,绝大部分依赖地下水。直面严重缺水的现实 ,近年来 ,通辽市坚定不移实施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千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累计投入农业节水工程资金60多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70万亩,项目区全部实现“田、土、水、林、电、路、技、管”八配套。

        据了解,2021年,通辽市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7.37万亩,“十四五”期间再争取600万亩改造提升项目,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200万亩,全部做到高效节水 。

        “在建设时 ,我们按照连片规划、整村整镇建设的思路,每个旗县集中建设核心区,打造2到3个示范区 、样板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辽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张宏宇说。

        据介绍,通辽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上 ,全面推行“田、土、水 、林、电、路 、技 、管”八配套,一步到位建成高标准农田;在种植模式上 ,全面推行“一增四改”种植模式,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 、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栽培技术上,全面推行以精量播种、测墒灌溉 、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 、绿色防控 、秸秆还田 、深翻深松、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 ;在田间管理上 ,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 、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获、统一秸秆还田和统一机耕的“八统一”模式。通过整合集成 、配套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 ,高效节水的同时,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全区严禁新打机电井 ,严禁新增灌溉面积,各项目区均进行了水资源平衡论证。在井灌区推广浅埋滴灌、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地表水灌区试点建设澄清滴灌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实施面积连续两年超过总任务量的40%。”内蒙古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虓峥说 。

        激发土地活力 实现“藏粮于地”

        针对内蒙古耕地总面积大但权属分散的问题,近年来,全区大力实施田块调换整合。其中,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全部实施大破大立,即完全打破农户土地原有杂乱地块界 ,打破混乱的渠沟路,整个项目区重新规划、重新布局 ,统一开挖渠沟 、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 、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通过推广土地托管 、股份合作等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说起这个项目,临河区新华镇东方红村一组村民刘三中赞不绝口:“这么好的政策,咱们农民可是得到了实惠。过去我的100来亩地都是分散的 ,种个地还得到处跑,收割也费劲。你看现在多好,政府把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整合,种地管理都方便多了。”临河区大破大立项目的实行不仅不用农民拿一分钱 ,还让农民在耕、种 、收等各个方面都省了钱。

        据了解,新华镇东方红村和召阁台村大破大立项目总投资2790万元 ,占地2万亩,涉及近500户农户,受益人口1800人左右。项目包括渠沟道整治、衬砌渠道、平整土地、整修各级道路 、植树等内容 ,为推进产业发展 ,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华镇大破大立项目只是巴彦淖尔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出亮点、出成效 ,巴彦淖尔市根据各旗县区实际,高起点制定项目规划,高要求抓工程进度,高标准抓完成情况 ,加强技术指导 ,掌握建设动态 ,协调全盘开发 ,确保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始终按节点 、按标准序时推进。同时,项目资金不撒“胡椒面”,追求效益最大化。该市将土地整理 、高效节水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十大类农田建设项目统筹捆绑 、集中使用,对招商引资企业自己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合理补贴支持。

        目前,全市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80万亩 ,随着大批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 ,项目建设的“强农”效应突出 ,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据调查,项目实施后 ,项目区内耕地亩均增产10%-15% ,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5%,地力水平提升至少一个等级 ,亩均增收200元 ,人均增收近2000元。

        理顺管理体制 集中整合形成合力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今年以来,内蒙古农牧厅强化工作指导,对标目标任务 、倒排工期 、扎实推进 ,确保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开展 。

        “我区及时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拨付自治区配套资金。坚持田 、土、水、林、电 、路、技、管‘八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严格对目标任务 ,紧盯时间节点,利用内蒙古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进展实行周调度和日调度 ,准确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安排专人专班盯办。同时,充分运用‘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成果,对2019年以前项目进行实地核查,进一步摸清项目重叠、已建项目非耕化等问题 ,将2019年以来的新建项目矢量坐标与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比对 ,督促各地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重复建设 。”林虓峥说。

        针对现行亩均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内蒙古农牧厅从规划阶段起就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缺啥补啥,通过水资源调查、土壤检测、走访群众等方式准确掌握拟建项目区情况,组织农牧部门、设计单位 、基层政府、农民代表四方共同找准主要问题 ,算清效益账,确定建设方案。例如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整合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清水河县政府配套资金提高亩均投资到1500元/亩。

        据了解 ,2021年 ,农业农村部下达内蒙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59万亩,按照要求内蒙古农牧厅已制定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下达到盟市旗县 ,组织做好项目设计、招投标 、批复备案等各项工作。力争在今年春季施工窗口期前全面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 、设计招投标、设计、评审 、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件的项目力争在今年春季施工窗口期进行施工 ,力争在今年秋季施工窗口期全面完成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我区将继续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和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工作和退化耕地治理项目,同时尽快制订符合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 ,规范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工作。”林虓峥说。(马晓刚 李昊)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