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用上“云助手”便利且赋能(一线调查·关注复工复产)(云上助手app)

        用上“云助手”便利且赋能(一线调查·关注复工复产)(云上助手app)

        工信部近期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通过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

        刘道伟作(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APP打卡、视频会议、线上签单……受疫情影响 ,不少企业将办公主要渠道搬到了网上 。线下“会面”大幅减少,“云上”磋商成为主流。通过云上办公 、合理利用数据资源,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逐渐深度融合 ,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并且赋能。

        说起重庆,很多人都想到网红景点磁器口,而满街飘着的麻花香则是很多游客对这里最“浓”的记忆。

        “受疫情影响 ,门店的线下销量下降不少,现在顾客们都选择网上购买 ,这让我们认识到改变销售模式的重要性。”陈麻花公司总经理杨学武说,近年来 ,公司注入了“智能因子”,加快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提升了生产能力,但仍然不敢贸然创新 、改良口味 ,“因为一开动机器,至少生产100斤才划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市场份额 ,杨学武一直在思考……

        疫情防控期间 ,很多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拥抱互联网,让不少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碰撞出火花,产业发展有了新思路 ,生产效率有了新提升。其中 ,筑牢数字“地基”、加快技术创新、防范安全风险成为关键。

        办公轻松上云

        便利高效双赢

        促进上下游企业联通协同 ,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 ,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

        去年12月,阿里云飞象公司与陈麻花公司取得联系,表示愿意提供工业互联网技术,帮助公司开启智能转型之旅。具体来说,便是将陈麻花的销售渠道搬到“云上”,飞象运用大数据分析用户口味偏好 ,让陈麻花以销定产 ,科学制定生产方案 ;同时企业仓储管理也实现数字化,基本保障零库存。整套系统下来,陈麻花只花了2.8万元。

        “这套系统为我们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制定生产方案起了关键作用,也为我们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搭建了科学依据平台。真没想到,老字号还能赶上这种‘时髦’。”杨学武说。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工程师周峰将工作也搬到了“云”上 。和他一起改变办公方式的 ,还有公司所在的光电线缆产业园中的7家企业。

        “现在 ,我们可以在线统计客户需求,完成仿真设计,签订正式合同后将技术解析推送到制造系统,协同采购 、生产 、入库发货等环节完成这笔订单 。”周峰说,2月10日以后,上下游企业有序复工 ,在上岗人员不到半数的条件下就实现了原先60%的产能,秘诀就在于园区搭建了“5G 人工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该云平台 ,整个光电线缆产业园7家上下游企业 ,实现了订单数据、生产过程 、采购交付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形成了工业企业数据闭环 。

        “‘上云’以后,有了订单保障。在供应链协同系统上,我们接到亨通光电材料需求订单,我们也能按时开工 !”在该园区上游材料公司员工梁文博看来 ,企业上云、数据共享,是园区内产业链整体复工复产的基础和保障 。

        近期 ,园区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推出“吴江区企业复工安全管理平台” ,以打造个人、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综合云平台 ,包括企业在线注册、员工在线管理、政策精准推送 、复工安全指导,等等 。目前注册企业超1.5万家,注册员工50多万人。

        “企业上云有利于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院长王平认为,企业上云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联通协同,优化生产过程,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 ,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提供科学判断

        重构产业形式

        加快不同行业个性化定制等“反向追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生产销售

        疫情初期 ,很多网友喜欢守在电脑前 ,通过“慢直播”对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进行“云监工”。实际上 ,通过“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集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云监工,可以协调调集附近设备,支援两家医院建设。

        在这个平台的“云端” ,链接了80万台设备,其中有30万台是徐工集团的产品,每台设备上都安装一个“黑匣子”,可以实时传输和完整监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包括所在位置、健康状态 、开工情况等。

        “相当于设备在实时体检。”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介绍说,实时数据和健康数据进行比对后,再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和预测,就能研判出设备的健康走向,例如 ,发动机修理 、机油的更换、控制器的保养 ,等等 。

        在重庆北碚区,神驰机电有限公司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与上下游企业共享部分业务数据,实时查看上游企业的库存、物流情况和下游企业的生产状况 。上下游企业也能够稳定销路 ,从而激活整个产业链。“这个平台就好比为生产链扣起了衔接环 ,不会导致同产业链中不同企业形成信息孤岛,平台上有了订单,员工复工热情也能提高 。”公司负责人说,通过深度利用该平台,运营效率提升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对信息建设能力比较薄弱的企业来说,是有更大意义的。”重庆飞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机器运行是企业生产的“晴雨表”,在融资贷款中为资金安全加了一重保险 ,在产业链的协同配合上 ,加快不同行业个性化定制、订单销售等“反向追溯” ,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生产销售。

        筑牢数字“地基”

        防范安全风险

        平台方应建设一整套安全体系,开发“防火墙”软件,切实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企业上云为生产带来了许多便利 ,其背后需要庞大的信息化建设来支撑 。

        “网络,可以看作路面。”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建的数据中心好比“大型停车场”,5G等技术手段是它的“加油站”,标识解析体系是它的“交通规则”。复工初期,居家办公人数多、召开视频会议频次高 ,对传输速度要求高,“高速公路”需要修建得更宽更快  。

        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研发相应的平台是桥梁。“在疫情发生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探索网上办公,利用移动办公APP柠檬项目管理应用,在线创建企业项目、跟踪项目进度、实时上传项目文件等,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各项工作 。”重庆百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

        在杨学武看来,陈麻花使用云平台并非易事。“平台虽然高效,但老字号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不算高,年轻员工也少  ,好多老员工都不会使用互联网,学习起来难度不小。”杨学武说 ,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层面想有较快发展还不那么容易。

        企业在享受云上办公、数据共享便利的同时,也担心发生商业机密数据泄露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 ,企业已把数据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管理。被共享的数据中哪些有可能泄露,我们很难判断,这就对云平台的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长安汽车管理创新与IT中心总经理张玉祥说 ,云产品初期,公司曾经担忧应用云技术带来的风险,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完善、云技术的日益成熟 ,公司加快了云平台的应用,并取得积极效果 。

        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公司发展计划部负责人孙阳认为,一方面 ,平台要在企业允许下才能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加密处理,保护重要数据。平台和企业 、平台和内部员工都要签订保密协议,一旦泄露,将严厉追责。另一方面 ,平台方应建设一整套安全体系,开发“防火墙”软件,切实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3日 06 版)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