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用好“六字诀”,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党建六个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新任务和新要求 。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只有用好以“聚”“强”“优”“旺”“严”“活”为主要内容的“六字诀”,将传统工作方法与新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并创新发展,才能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 、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

        凝“聚”党员力量,做到观念融合。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尽快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前提。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 ,年龄偏大、有着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党员,往往接受新鲜事物较慢,对于计算机 、互联网 、大数据、云等比较陌生 ,头脑缺乏互联网思维;另一方面,“80后”“90后”等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党员,互联网思维几乎天然生成,但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相对缺乏 。因此 ,尽快补齐以这两类党员为主体的“观念短板”“技术短板”,将党性观念和互联网思维在党员头脑里实现融合,是开展“互联网 党建”的“基本配置”。

        建“强”人才队伍,满足时代需求 。目前 ,基层党组织中不乏熟知党务工作的人才 ,也不乏熟知网络的人才,但二者兼有的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 。为促进“互联网 党建”有力落地,必须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培养更多适合和胜任互联网党建工作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一方面 ,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提高党员干部的信息运用水平 ,加强党员干部的互联网知识教育 ,增强党员干部的信息捕捉、分析处理 、驾驭网络传媒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精通网络技术的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批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信息化党建人才队伍。

        做“优”交流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引进先进网络技术,建立集信息采集、政策解读、教育培训、统计分析、信息公开、民意调查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的办公平台 ,使网上党建办公平台与时俱进,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连接各级党组织间的网上通道 ,通过信息共享形成“互联网 党建”的服务网络,增强机关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之间的团结协作 ,实现基层党组织间党建信息的交流沟通。

        烧“旺”党性“熔炉”,丰富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干部教育网络平台,拓宽党员干部网上学习和培训的空间,丰富教育资源,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都能够受教育 。做好本级网络平台与主流学习网站、权威理论媒体的链接 ,分门别类地提供党员学习资料 ,向党员群众发送微党课、微党史 、微感悟、微提示等,供党员干部自行下载,为党员政治学习和素质提升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 ,提高人员培训效率,调动党员群众关注党建发展、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

        从“严”加强管理 ,强化网上考评 。通过对当前党建工作的全部任务和需求分析进行摸排 ,科学设置网上党组织管理基本内容和功能,包括网上干部管理、党支部管理 、组织生活、党费缴纳 、党员发展、考核评价及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移动终端建设等多种功能 。利用互联网终端 ,通过各级党组织定期全程上传工作资料,对党组织学习教育、基层服务 、载体建设等进行自动记录,增加党员干部业务考核、党组织测评 、数据统计汇总、信息通报及存档等功能,形成日常考核监督管理与年终综合考核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促进党务公开的同时,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对党组织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实时管理转变。

        用“活”联系渠道,做好网络服务。利用网络的讨论、互动、评论、分享等功能 ,开展网上活动 ,解决群众困难 ,传递正能量 ,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通过开展监督 、网上提议等活动 ,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他们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秉承“转变作风 ,服务群众”理念 ,建立完善“便民服务台”“党员志愿服务”等服务载体,使“网络服务”更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用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实现由“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转变,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中共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

        (黑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