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拿出还没焐热乎的工资,满心激动地在北京电报局买一张163上网卡 ,匆匆忙忙赶回家后打开电脑,泡上一杯茶后等待Windows滚动条结束 ,进入视窗系统后第一时间点开调制解调器拨通北京电报局163上网电话,就能进入Internet的世界……”有多少人还记得家里曾经那只56K“猫”?从拨号上网的固话时代到如今的光纤入户,三十载春秋足以让婴孩步入而立之年,而中国互联网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从一片荒芜的蛮荒时代步入当下数字经济时代,这一切,都得益于三十年前的互联网基建 。

        01

        始于足下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 ,我们能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1987 年9月20日,北京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的钱天白教授 ,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当时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它被视为中国与互联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钱天白教授,也被世人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1987 年9月20日 ,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然而,当时钱天白所使用的网络,并不是我国自主建设的 Internet 骨干网,而是 1986 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合作建设的一个国际联 网 项 目——中 国 学 术 网 (Chinese AcademicNetwork,简称 CANET)。

        这封邮件的传输路径,也颇为曲折。邮件发出之后,首先通过意大利公用分组网ITAPAC 设在北京侧的 PAD 机,跨过半 个 地 球,进 入 意 大 利 本 土 的ITAPAC 主网。然后,再进入德国的 DATEX-P 分组网。最终,到达卡尔斯鲁厄大学。当时,这条线路的速率,仅仅有 300bps。

        正是这封邮件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此后 ,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 ,开始加入互联网的研究中 ,并尝试组建更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 。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全球骨干网结构图

        0 2

        千里之行 :蹒跚学步

        1994年,一条64K国际专线,将中关村和互联网连在了一起。中国 ,成为第77个全功能加入互联网的国家 。紧接着,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应用,浪潮开始了。1996年,网吧的电脑上机收费是每小时30元。当时,使用国际长途电话打往美国和澳洲一分钟就高达21元多,打往欧洲地中海地区是每分钟26元。

        当我们赋予互联网生活以时间的力量,意味着互联网世界有了它独特的纪年。芸芸众生,因为互联网的技术革命而互联互通 ,我们的生活因为互联网而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人类的故事开始不断在互联网上书写、涌现 。

        1995年1月 ,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彼时“上网”仍是奢侈品,国内能与其接触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上网冲浪”更成为那个年代的时髦词语。对于互联网友而言,通过电话线和56K“猫”(Modem,调制解调器)上网的方式绝对是暴露年龄的存在。

        在熬过几十KB下载速度即能让人惊喜的岁月后,ISDN一线通”上网开始成为新的主角,虽然其与电话拨号上网一样 ,同为窄频接入,但其接入带宽已提升至64/128Kbps ,实际上网时的速度更是可达10KB/s以上,相比56K“猫”有了成倍的增长 ,再往后就是大众最为熟悉的ADSL宽带的舞台,从512Kbps到1Mbps再到后来的4Mbps、8Mbps……直至如今,光纤入户带来千兆5G、千兆宽带、千兆WiFi的“三千兆”时代。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: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注:1997年12 月,四大骨干网实现互联互通。

        03

        百舸争流:在试错中成长

        有谁能记得互联网最早期的用途主要是收发邮件 ,按字节收费的电子邮件,一封4K到5K的“信”就需要人们付出30多元的费用,这还是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的时候 。

        1991年圣诞节,第一次飞往国外的李罗宾去了美国学习。他不认为自己会在8年后的同一天回来,放弃高薪和绿卡 ,开启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作为网景公司上市的地方 ,Yahoo!AOL.Amazon.Craigslistebay抓住了互联网的潮流,先后成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使互联网成为美国的热门产品,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埋下了一堆种子。回首过去三十年岁月,第一代海归打开了中国互联网的上帝视角 ,将美国互联网模式引入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以产品为导向,以技术为优势,奠定了自己的领先优势。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归和程序员构成了第一代互联网人的基础 ,而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也为中国互联网奠定了内容基础。

        1995年5月17日,在北京西单电贸大楼 ,邮电部专门设立了一个业务点 ,普通人只要交一些费用 ,填一张表格 ,就可以用上互联网了。这一年年初 ,北京的张树新夫妇把全部家当抵押给银行 ,贷出1500万元,创办了一家名叫瀛海威的公司。不久之后,瀛海威时空横空出世,这是国内第一个面向普通人开放的网络,用户可以在里面阅读电子报纸、在论坛中和陌生人交流。“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成为当年多少年轻人的口头禅?当时的“瀛海威时空”,有“论坛”“邮局”“游戏城”“新闻夜总汇”等栏目 ,“新闻夜总汇”汇集各大纸媒的新闻 ,而这种形式直到1998年才被王志东 、张朝阳、丁磊等所模仿,并上线利方在线、搜狐、网易等网站。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让瀛海威“出名”的广告牌

        如果说瀛海威启蒙了国人整体互联网思维,那8848则可看作国内电商平台的先驱。8848的前身是北京连邦软件公司 ,也是中国第一个传统企业做互联网的案例,其最初隶属于连邦电商部 ,随后从北京连邦独立成为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该网站自1999年1月从四个人、约16万元人民币起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企业。1999年11月,Intel公司总裁贝瑞特访华,称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 ,赞助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场秀——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更让8848声望达到巅峰 。

        除了上面两个先驱,拥有梦幻创业阵容的亿唐对于中国互联网内容基建同样有着推动作用。五个哈佛MBA、两个芝加哥大学MBA,在亿唐员工中有一半来自复旦 、清华、北大 、交大、科大等国内名牌院校 ,“明星创业阵容”令亿唐轻松拿到大量融资并在全国范围内疯狂烧钱 ,尤其是在各大高校攻城略地让不少人记忆犹新。

        “今天你是否有亿唐”能唤起多少人心底年轻的岁月 ,贴着“明黄一代”的互联网新贵虽已成为过去,可“当亿唐队的球迷们从睡梦中醒来,拧开亿唐牌的牙膏,用亿唐牌的牙刷刷完牙,倒上一杯亿唐牌的牛奶,登上亿唐网站 ,先看今天的亿唐新闻,再到亿唐本地指南中为晚上的聚会订好亿唐晚餐,然后穿上亿唐牌的牛仔服,蹬上亿唐牌的旅游鞋,骑着亿唐牌的自行车匆匆上路”的梦幻文章如今早已被小米 、华为等生态企业践行 。

        04

        格局初成 :四大门户割据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27年后的今天 ,瀛海威在中关村竖起的广告牌早已成为记忆中的烙印,众多互联网先驱启蒙民智的同时,更让后来者看到了前行的方向 。

        网景上市时,马云终于第一次了解到互联网 。丁磊辞职南下广州 ,李彦宏开始每年回国考察。搜狐和新浪成立于1998年,网易成立于1997年,雅虎在中国的三名学徒敲开了中国互联网的大门,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时代 ,而后,四大门户网站逐渐在百舸争流中脱颖而出 ,中国互联网内容基建也正式进入2.0时代。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四大门户网站

        四大门户的成长历史恐怕要追溯到1994年,斯坦福华裔学生杨致远制作了一个分类搜索网站,创立了雅虎,随后由雅虎衍生出国内门户网站概念。门户网站的出现,解决了“上网做什么”的问题,早期的门户网站在新闻资讯之外 ,也会做邮箱、社区 、视频等一系列业务 ,“大而全”本身就是分类搜索留给门户的基因。

        雅虎的成功,极大激励了对互联网创业拥有极大兴趣的张朝阳、丁磊们。1996年 ,张朝阳怀揣导师的17万美元风险投资创立了搜狐网前身“爱特信” ,两年之后,孵化出搜狐网,彼时的搜狐基本照搬雅虎新闻的模式 ,每日更新近300条新闻。几乎同一时期 ,做邮箱的丁磊 ,连续创业的王志东 ,拥有史诗级社交产品QQ的马化腾 ,都被门户网站所产生的巨额利润所吸引 ,相继成立门户网站,充分享受门户网站卖广告赚钱的红利。

        1998年到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内容基建的一次小顶峰,搜狐、新浪 、网易以及最晚创立的腾讯成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四大门户网站后,依靠内容展示和检索,成功掌控互联网入口进而瓜分互联网流量,创立不到三年时间,搜狐 、新浪 、网易三家门户网站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3年,丁磊成为第一个互联网起家的中国首富  ,并且留下了一句话:“如果以房地产作比拟,那么网络门户是互联网络中最昂贵的地段。”

        然而 ,21世纪后移动互联时代开始降临,经过多年成长的互联网网民们开始明白自己想上网做什么,在内容索取上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门户网站的实用性逐步走低,同时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4月毫无预兆地崩盘了 ,“互联网泡沫破灭”之下  ,整个内容基建挤泡沫的同时也开始重构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和市场需求的迭代 ,新一轮的互联网基建也开始浮出水面。

        05

        新基建:东数西算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起飞 ,孕育出阿里巴巴 、腾讯、百度、京东、网易、新浪、搜狐等一系列世界级企业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陈天桥、丁磊、张朝阳、王兴……互联网创业家们同样成为耳熟能详的“明星”。而描述这场巨变的维度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维度格外鲜明,那就是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超乎想象的改变。

        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基建从未停下脚步。继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夯实中国互联网基建后,“东数西算”成为数字时代新基建的主旋律。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东数西算”分布图

        2022年2月1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发布消息 ,同意京津冀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地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从蛮荒时代进入数字经济:中国互联网基建三十载 #电脑报30周年#(2020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