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科研项目考核指标是什么意思(科研项目考核指标量化)

        本文来源 :半月谈、青塔人才 作者:徐海波、李伟、朱涵

         

        当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不少都落在科研课题项目论文上 。在数量考核指挥棒之下,部分教师原本从容的研究心态 ,被短视行为代替 ,种种充数项目、凑数论文由此产生。

         

        十年磨一剑,变成年年交“匕首” ,直接导致科研成果产出“贬值”。

         

        “每年都有考核、计算工分,没完成就扣奖金”

         

        李唯(化名)是原某985高校的一名国家“杰青”。他说:“量化考核太多 ,我都一直没有搞清楚。但是如果这个聘期内拿不到项目,就要被淘汰 。”

         

        李唯说,他所在高校对科研团队的考核有详细的指标要求,包括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引进各层次人才的数量以及申请各级科研项目的资金到账数等。“合格意味着能拿到工资和基本绩效,不合格就要被淘汰。”

         

        从原某985高校工科院系对科研团队的考核清单可以看到,一个聘期内(4年)的考核要求共有6项 ,科研团队至少需完成其中3项才能视为考核合格。

         

        “现在大家是拼命搞项目、发论文,虽然是4年一个聘期 ,但是每年都有考核 ,计算工分,教授的任务没有完成 ,就扣发奖金 。”

         

        李唯说,4年一个周期的考核 ,决定你4年后能否继续聘用。

         

        201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教师科研评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3年;科研团队考核评价周期原则上不少于5年。

         

        武汉原某211高校一位教授说,按照工资标准 ,一般大学教授基本工资就是4000元至5000元 ,而绩效工资是按照项目总资金额度的6%计算推导出来的。如果没完成任务,就没有其他收入。

        科研项目考核指标是什么意思(科研项目考核指标量化)

         

        01  、考核压力下不敢拿有难度的项目

        半月谈记者调研中发现 ,对于有关管理部门的量化考核 ,不少教授开始“反抗”。

         

        “现在许多教授不愿意拿大项目,就拿300万元左右的项目。”一位工科类青年教授认为 ,这样既容易完成,对考核也有利。“大家都知道这样是不负责,但是没办法。”

         

        湖北某重点高校一名优秀青年教授说 ,学院给教授下的任务折算下来,平均每年要拿下200万元项目 ,他几年前拿到一个5000多万元的国家部委项目。

         

        “按理说,这可以管25年,他不用担心考核,可以安心研究 。但是,4年聘期一满 ,全部又清零。今年已经过去3个月了,我每天都很紧张,都在写基金申报材料 ,不然这4年再没有拿项目 ,零元进账,我考核不合格,就要滚蛋了。”

         

        这名教授说,“这种年年考核 、一个聘期后归零、重新再考核的感觉,令人心累。”

         

        “按照这种考核 ,爱因斯坦也进不了我国的985高校。即使进去了,不到2个聘期就被淘汰了 。”李唯一脸严肃地说,“这不是一个笑话。计件工分制让人无法安心投入原创性科研。”

         

        02、别让大学成为“计件工厂”

        当前国家科研项目也是按照时间节点考核,例如一年 、半年为一个节点 ,要求实验进度或者阶段性成果,主要是发表论文情况。“这个节点考核通过后 ,才拨付下一批钱。”高校教师反映。

         

        不少有留学背景的教师说,在国外 ,许多教授一辈子可能没出“成果”,同样被认为很称职。因为不少重大科研的背后 ,都有他们默默无闻的贡献和积累。“回到国内 ,焦虑感变强,天天围着考核指挥棒转。”

         

        “大学校园不是计件工厂 ,教授们更不应该是计件工人。”

         

        湖北某重点高校一名从事教学管理的教师说 ,对于高校教师这个庞大的人才群体,如何构建更加合理的评价制度事关重大。

         

        受访高校教师们建议,应针对不同类型、层次教师 ,按照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要把重心放在创设宽松的学术环境上,让高校教师平心静气地进行科研创新。

         

        “应该让用人单位来评人才,让成果使用单位来评成果 。”

         

        人才评价的重心应该下放,以进一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原题 :《高校教师“计件工”心态调查 :本来十年磨一剑,结果围着“计件”转》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