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国家科研项目有哪些(国家科技项目有哪些)

        随着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了2022年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等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的奖项申报和评审工作。

         

        本篇就以医疗领域为例 ,通过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获奖要求、以及2022年度最新的政策,为各位规划拿奖的技术岗位朋友以及企业一个辅助和参考 。

         

        本篇内容包括:2020年获奖领域部分介绍及总结;获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划分等级参考标准 ;

         

        阅读本篇之前,可先看往期内容,了解奖项及一些相关政策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有什么区别?通俗讲解来了

        政策 | 关于科技创新国家政策汇总一览

         

        一 、医疗领域获奖研究方向

         

        本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0年度)共157项,包含特等奖2项 、一等奖18项(含创新团队1项) 、二等奖137项 。根据已公布名单显示,15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共有21项来自医疗领域的获奖项目,占该项奖励的13.4% 。

         

        其中一等奖2项,包含一个创新团队;二等奖9项,涉及癌症、脑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肿瘤、糖尿病 、肾炎、遗传性出生缺陷、白血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领域 。

         

         

        以疾病为研究抓手,攻坚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癌症等难治病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共有19个,包括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13个,占二等奖获奖项目的68.4% ;以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4个  ,占二等奖获奖项目的21%;以中医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2个 ,占二等奖获奖项目的10.6%。

        超过一半的获奖项目皆是以疾病为研究抓手  ,在重病、难病治疗上进行攻坚,形成创新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及应用体系,并且结合现代的科技如人工智能、细胞治疗技术 、基因技术等 ,建立理论模型,创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治疗方法,产出技术设备,完成临床实践,在疾病领域实现国际性的影响。

         

         

        二、获奖领域详细介绍

         

        在获奖项目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研究对象的获奖项目最多,共有3个 ,分别是“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新技术体系的创研及推广应用” 、“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改进关键技术与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和“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转化”。

         

        一是首次提出“低氧组织适应”学说,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脑保护作用,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机制;

         

        二是首创“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新方法 ,证实其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揭示“干预外周、保护中枢””机制;

         

        三是研发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专用设备 ,获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临床转化 ;

         

        四是建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新策略,制订国际指南。制定《远隔缺血适应防治脑血管病》的国际指南,向全球推广远隔缺血适应技术。

         

         

         

        以癌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有两个 ,分别是“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和“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 。

         

        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项目揭示了年轻非吸烟肺癌独特的分子基因特征,建立了我国40岁以上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的新技术,破解了早期肺癌漏诊的难题 ;建立了影像组学肺癌预测模型 ,研发出中国领先的智能肺癌病种库及肺癌(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突破了肺癌早期精准诊断技术难题;通过多组学特征解析肺癌演化分子机制,确定了高准确率肺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 ,解决了肺癌早期分子分型靶向治疗的瓶颈问题 。

         

         

        在骨科领域,也有两个团队项目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分别是“足踝外科精准微创治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以及“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关键治疗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此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还专注研究肾炎、糖尿病、难治性白血病、遗传性出生缺陷 、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三、建立中医药方法学体系及中药研发体系,中医学领域两项成果获奖

         

        在21个获奖项目中 ,中医学领域两项研究成果斩获二等奖,分别是“中医药循证研究‘四证’方法学体系创建及应用”以及“基于‘物质-药代-功效’的中药创新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两个项目 。

         

        该项目团队在建立产证规范技术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中医个体精准诊疗特色内核,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关键算法,创建了循证目标成就评量、中医药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中医核心证候集 、医患共建平行病例等适合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系列方法与关键技术,形成系统并开展实践,有效促进了循证规范与中医特色之间的融合 。

         

        基于‘物质-药代-功效’的中药创新研发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致力于解决中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构建出中药创新研发的理论 、科学模式和关键技术。

         

        四、获奖领域总结

         

        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情况来看,我国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白血病、糖尿病、骨科、口腔 、遗传性出生缺陷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从理论到实践 、从技术到产品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高精尖技术上,高场磁共振、纳米制剂技术 、细胞治疗技术 、基因检测及基因工程技术、血管通路技术 、影像技术重组蛋白药物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打破国外垄断,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成就。

         

        在中医药领域 ,中医药的循证研究方法学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中药的创新研发也获得了巨大进步,中医药的标准化、国际化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

         

        五、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划分等级参考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获一等奖:

        1.在学术或技术上居世界领先;

        2.达到同类科学技术国际先进水平,有重大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3.综合采用国际先进技术 ,取得非常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

        4.创造出的新材料 、新物质、新产品、新工艺已被主管部门确认,并产生了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获二等奖:

        1,接近同类科学技术国际先进水平 ,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2.属国内最先进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且有明显效益;

        3.技术难度很大 ,采用的方法或材料符合国情,有推广价值和明显效益;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获三等奖:

        1.在学术上有较高水平;

        2.属国内最先进技术,有较大的应用范围;

        3.对已有方法、制品或工艺的重大改进 ,效益较显著;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