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娱乐


        国网电科院:以党建引领专业化科技人才队伍(电科院 国网)

        银燕 何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担当。国网甘肃电科院着力打造一支以知识分子党员为核心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根本,聚焦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技术监督、技术服务优势,做好电网企业的业务支撑,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展示新担当、新作为。

        36年的黄金搭档

        “老闵,这次2号机组上机架水平振动和轴摆度数据异常,你建议的再安装82公斤配重块 ,又快又准地消除了机组振动超标的缺陷 。”

        “老刘,我做稳定性试验,把好安全关,你做水轮机效率试验,让机组后续运行发挥更好效能 。咱们这对老搭档在退休前 ,还能为刘家峡2号机组整体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也算是有始有终 。“

        这段对话中的“老刘”是有着35年党龄的国网甘肃电科院水电技术专家刘秀良 ,正高级工程师,曾被聘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级、国家电网公司级专家人才 。他口中的“老闵”叫闵占奎 ,高级工程师 ,是一名党外知识分子,曾经解决过国内数十个省份水电站近百台机组的振动故障问题。

        36年来,老刘和老闵守护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水电站 ,为刘家峡水电站长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对地方经济社会做出贡献 ,恰恰是因为有老刘老闵这样的老技术工作者。

        在甘肃电网的基层电力技术工作者中这样的“黄金搭档”还有很多 ,不管是党员还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在技术监督、电力保供、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主动作为,挑大梁、扛大旗,广大员工正以昂扬的精神履职尽责、奋勇争先 。

        建立实验室党员责任区

        “通过建立仿真中心实验室党员责任区,我们实验室的党员围绕仿真平台积极探索开展稳控策略在环验证等一系列工作 。”2022年6月24日 ,国网甘肃电力公司新型电力系统仿真中心负责人杨勇通报了实验室党员责任区的党员履职情况评价结果。

        2022年5月,该团队首次在实验室成功运用机电-电磁混合仿真手段开展祁韶直流换相失败后近区暂态过电压分析及稳控策略在环仿真验证,精准刻画系统运行边界,助力提升祁韶直流近区风电的送出能力 ,为甘肃省新能源送出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国网甘肃电科院党委把党员责任区建到各专业党支部,以专业党支部为网格、党员为网点,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到方方面面 。

        作为国网公司电网运行专业领军人才,正高级工程师,杨勇多年来扎根基层研究院,致力于电网运行前沿技术研究,立足当前甘肃电网特征和运行特点,积极探索电网安全稳定最优条件,利用现有仿真分析手段 ,主动发现、前瞻性提出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保障甘肃电网稳定运行。

        “我们将重大技术监督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中的各项重点任务压实到党员肩上,引导相关专业党支部的党员履责担当。”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研究管理部党支部书记袁晖说。

        除了划分党员责任区 ,该院还针对需要多专业协同的工作组建了党员联合攻关小组 ,明确任务分工和关键节点,建立定期技术联络、关键节点督导、阶段成果评审机制,凝聚党员攻坚合力,推进安全生产、技术监督、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工作。

        老专家带出新专家

        老吴是国网甘肃电科院高电压技术研究所同事们对吴玉硕的昵称,作为一名老党员,工作十多年来 ,他带出了很多出色的徒弟 ,有从带电实操“小白”晋升到院二级专家的郭陆 ,有手握11项授权专利的80后“创新达人”包艳艳。

        “刚上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迷茫,跟着师傅的这几年里,我掌握了许多技能,对如何成长为三级专家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2022年6月7日,在国网甘肃电科院高电压技术研究所“微电花”论坛上 ,院青年岗位能手包艳艳向去年新入职的员工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

        作为国网甘肃电科院一级专家,老吴深知提升员工试验策略和试验能力是安全技术培训的关键,青年员工在试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老吴在把好现场技术安全关的前提下 ,鼓励年轻技术人员大胆试验,帮助他们克服经验和信心不足的问题 ,促使年轻技术人员在大型试验检测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

        让专家培养专家 ,才是培养专家的捷径。国网甘肃电科院发挥技术高地的独特优势 ,用专家培养专家,让专家带专家,把专家人才的培养融入现场试验之中、融入事故分析之中、融入科技攻关之中。

        除了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外,国网甘肃电科院还邀请老专家举办“围炉”恳谈会,针对青年员工开办“青葱论坛”,组织各党支部以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为主开办“微电花”论坛。该院2021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论坛50余次 ,营造“重知识 、重人才 、重技术”的氛围。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XML地图